甘肃天水伯阳:老子西行之路探秘(组图)

2014-08-19 来源:兰州晨报 浏览量:

  作为历史文化名人老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即便是司马迁写的《史记·老子列传》也是传说多,而写实少。关于老子最后的去向,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说法则是老子骑青牛准备西出函谷关,入于流沙之说。就在老子路过函谷关的前一天晚上,函谷关关令尹喜,看到有一团紫气从东方而来,大为惊奇,这是圣人的标志。成语紫气东来就出于此处。果然,第二天,一老者,骑一头青牛,在一小童的陪伴下,慢慢入关。

  尹喜拦住一叙,才知老者是老子。尹喜大喜,司马迁的原文是: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后来尹喜拜老子为师,《道德经》五千言就是通过尹喜传出来的。

  那么这个尹喜和柏林观有什么关系呢?尹裕德说,尹喜的故里就在柏林观附近的尹道寺里。史载,尹喜是先秦时上邽县(今天水市清水一带人),尹喜的母亲姓鲁。尹喜喜欢坟、索、素、易之类的书,这些书是古代研究星象山川的书籍,故而他善于天文地理,才会望气术,看紫气而识老子。他曾在终南山周至,修建茅庐,精思至道,大体位置在今周至楼观台一带,楼观就是尹喜观看星宿的高楼。后来,周王闻之,拜为大夫,后任函谷关令。《甘肃新通志》、《秦州直隶新志》、《天水县志》等书记载:“尹喜故里,在县城东三十里之伯阳渠北山上,有尹道寺。”有人说关尹是周代官职名,先秦的典籍中多记载为关尹或关尹子,他并不叫尹喜。尹喜是汉代人们附会出来的说法。司马迁其实写的是“关尹喜曰”,喜在这里是个动词,是喜欢的意思。既然尹喜的故里就在附近,那我们就过去看个究竟吧!

  从原路下山,穿过兴仁村往北,不远处是一个小沟。尹裕德给我们带路,先顺着小沟而行,走了七八分钟后,拐到了山路上,路通往尹道寺。尹道寺既是寺名,也是村名。虽然距离柏林观只有十公里,但却属于清水县陇东乡。起初,山路尚宽,水泥路行走也便捷。过了山坡村后,路就成了一条狭窄的乡间便道,山上植被保存得非常好,茂密的林梢将大山覆盖得严严实实,看不到多少黄土。车擦着林梢而过,枝条打得车啪啪作响。到了山的最高点,山下的渭水河谷一目了然,河谷在大山之间蜿蜒而行,现代化的铁路线如一道笔直的墨线,穿山越沟,笔直而去。果然是居高望远的好地方。

  尹道寺是小村,村口有一座很显眼的学校,粉刷一新的围墙,现代化的教学楼,时尚的乒乓球案子,唯一不舒服的是篮球场的架子,用了几十年的老古董,带着农村小学的质朴。尹道寺和学校只有一路之隔。通往尹道寺的小路口被人用两根木头拦住,走了几步后,就看见一尺多高的蒿草所包围的尹道寺。其实,最初的尹道寺在一处更为偏僻的山坳,那里还有炼丹炉遗迹。山门无锁,一把锁子挂在门上,我们等来了寺庙庙祝。推开山门,寺院非常小,二进院落内就是供奉尹喜的殿堂。门口一副对联:“华章九篇入百子,经文五千诵道德。”这说的就是尹喜的功绩。

  伯阳一带的民间传说,尹喜接到老子后,伴随老子一路西行,先到了楼观台,在此抄录完了《道德经》。然后,翻越关山,顺着清水陇东乡的教化沟过牛间里,最后抵达尹喜的故里——尹道寺。一天,老子师徒看到南面渭水河谷中气象不凡,有龙虎之态,便顺着溪流而下,来到渭水之滨的兴仁村一带,后来他们选准了柏林观的龙嘴子,在此结庐而居,讲经说法,开凿水渠,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子,就把开凿的渠道取名伯阳渠。

  至今,柏林观附近还有老子庵、讲经台遗址,伯阳又名伯阳渠,现在有些老人依然这么称呼。柏林观内曾有一株八人无法合抱的柏树,民间传说,这树就是老子亲手所植。老子西行,扑朔迷离的历史谜团

  我们返回兴仁村。虽然找到了尹喜故里,但关于老子西行,依旧是扑朔迷离。有人查阅大量资料后认为,老子西行不仅在渭河中上游一带活动,还在尹喜的陪同下一路西行,入于流沙。

  这些年关于老子的研究逐渐转向梳理老子西行之路。几年前,在我省举行的“老子国际文化论坛”上,有专家认为我省临洮县凤台是老子逝世之地。人们举例,在临洮不仅民间传说,也有古遗址。当地,自三国时起每年的3月28日都会祭拜老子,千百年来这个传统一直未断。明代杨继盛曾贬为临洮典史,他写道:“此台相传为老子飞升之所。”人们推测老子继续西行后,在渭水、洮水、湟水和居延泽一带,讲经传道,访伏羲、大禹等人的遗迹达17年之久,最后隐居并逝世(飞升)于古陇西邑东山凤台(今临洮岳麓山公园超然台)。《庄子·养生主》曾说:“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可见,老子是在秦地去世的。甘肃省社科联原副主席、著名老子研究专家王凤显曾考证:老子归葬于敦煌三危山。他发现三危山上有汉砖,从而做出了这样的推断。王凤显认为,三危山老君堂为汉代所建,其主要目的是祭祀老子,唐代被改为老君堂。同时,三危山中还流传着关于老子青牛踩出泉水的民间故事,结合老子“没于流沙”、“老子犹堪绝大漠”等记述,他推断“老子归葬于敦煌三危山”。人们认为,老子“殁于流沙”,实际上指的是我省河西走廊黑河下游。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老子西行到了印度。

  伯阳镇周围老子传说和尹喜故里遗迹证实,这个小镇或许是老子西行之路上的中继站。它将函谷关、楼观台、教化沟、尹道寺、伯阳镇、临洮、张掖、敦煌穿成了一条线,勾画出老子西行的脉络。这个脉络,虽然仍旧扑朔迷离,虽然依旧是口口相传,但它也正在逐渐清晰起来。

  尹裕德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几位福州人,带着族谱,千辛万苦找到了这里寻根问祖。他们姓尹,族谱记载,祖先是“甘肃秦州府寻马山下人”。寻马山,即龙山的龙尾部分。当地传说,有一贵人的马在此丢失,人们寻马而得名。那些福州人想不到,在这里果然有座寻马山。后来,广州尹姓人也来此寻根。

  数千年来,传统文化就在口口相传中生生不息,在寻寻觅觅中扎根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中。

  文/图 首席记者 王文元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