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安三大古堡:历经沧桑后的沉默姿态
迎恩堡残存的堡门
三台堡田家寺贴金观音像
“陇上铁汉”安维峻
乱世爷庙
某年陕西的麦子熟了,莲花镇有一位姓田的麦客子去陕西赶麦场,麦子快要割完即将回家的时候,晚上这位田麦客住在岐山与凤翔交界处的紫金山佛寺里,夜间田麦客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菩萨对他说:“我要到你们莲花镇那里去……”天一亮,这位麦客就按梦中所托找到了菩萨大殿,一看大殿佛像满座,一会儿,有一尊菩萨像摇动了三下,田麦客认定这就是托梦要去莲花镇的那位菩萨了。于是,田麦客就按梦中所托之法偷偷地背着檀香木菩萨像往回家的路上跑,看护佛寺的人发现有人偷走了菩萨像,料定是麦客所为,就急忙吆喊村里人手拿铁叉等工具向西北方向追赶,眼看着就要追上了,突然天降雷雨,田麦客跑的前方晒着太阳,身后面却下起了雷雨冰雹。追赶的人一致认为这是菩萨显灵了,所以大家就再也不追了,议论着向回家的路上走去了。麦客背着菩萨像终于回到了莲花镇。说也奇怪,进了莲花镇不多远,菩萨像怎么也背不动了。这位麦客把经过向镇里的人叙述了一番,大家奔走相告,捐资建寺。更奇怪的是在破土建寺时,此地发现了一根长约丈许、围约4尺的八卦石柱,大家议论着说,如果再有这样的一根配上为两面柱石那该多好,有人说,肯定还应该有一根。于是,大家就供起香案,向菩萨祈祷。时隔三日,天降大雨,大雨过后清水河河水暴涨,待水悉平后,在下游胡家嘴处的河滩里,有一根石柱的一半露在泥面,人们惊喜地将石柱挖出抬到岸,一量大小正好和原来的一根相等,也是一根八卦柱……从此,人们把挖出石柱的地方就一直叫“石卦川”。
寺建成后,大家就寺的名称说法种种,后来大家认为菩萨是由田麦客背来的,建寺的这块地也正是姓田人的地,由此大家后来一致称这座菩萨寺名曰“田家寺”,这就是田家寺的由来。说寺院最早修建于隋代也不是空穴来风,1927年在原田家寺院内扩建莲花镇小学时掘得一石碑,长约三尺,宽约二尺,中间刻有“隋开皇八年重建”。
如今的田家寺,与三台堡紧密地结合在一体。每到农历的一些特定节日,三台堡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山上堡内都会变得热闹非凡,人们敬神、看戏、在市集上游逛,那种很难找寻的最原生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同样在堡内有寺庙建筑的,是陇城镇常营村的常平堡。但这座庙却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当地的退休中学老师高仲德老先生,对秦安境内的古堡素有研究。由他带路,我们从村庄的一条小路上山,沿着层层长满青苔的石阶,终于来到了常平堡所在的常家坪山头。如今的常平堡内,已经没有人居住了。空留在堡内的房子使得这座藏于密林之中的古堡更带有一丝神秘的忧伤。
由于这里更靠近东边,又有河水川流而过,因此常平堡是隐匿于青山绿水之间的。穿过厚达几米的堡墙进入,常平堡内更像是一座山顶的森林公园。堡内的高墙后面依稀是寺庙的飞檐斗拱,庙门前分据两侧镇守的是当地百姓手工制作的一对石狮,它们的造型一点不威猛,反而有点萌萌哒。这座寺院里面供奉的不是我们常见的佛祖菩萨,而是被当地人敬仰的“乱世爷”。
“乱世爷”,好奇怪的称呼,这是一位怎样的神祇
高种德向我们讲述了“乱世爷”的传说,相传在北宋时,陇城镇人士严辉和严茂自小习得一身好武艺,后来参军到了抗击辽军的前线,他们立下赫赫战功,最后战死沙场。他们的英魂不散,最后回到故乡,庇佑了这一方的百姓,人们为了追念他们,最后特意在常平堡内为他们修建了庙宇来祭奠。
中国有一句古话,“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乱世爷”的传说形象地说明在天水历史上,战争与动乱曾对这一带民生造成的巨大伤害。
在探访通渭堡子的时候,我们了解到甘肃古堡在历史的长河中往上追溯,始作俑者为北宋王朝。北宋版图远小于唐代,其北与辽、金,西北与西夏常有战事,所以沿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一带就形成了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战争密集线。在它167年的历史中,它与西北边区的西夏政权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不断了近140年。在这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北宋为了防御西夏的进攻和进攻西夏,在西北地区构筑了近500个关、城、寨、堡。这其中自然涵括了现在的天水境内。
自宋以来,天水成为不折不扣的边城,不仅北宋讨伐吐蕃以此为根据地,而且南宋与金、夏之战也以天水为主战场。因长年战乱,天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统治阶级不关注民生,对天水的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导致生态恶化,灾害频发,天水繁荣的畜牧业走向萧条。元朝统一后实行重农政策,但由于统治集团的保守、嗜利和民族歧视,天水的政治地位下降,经济发展缓慢。明朝统一陇右后,天水辖域有所扩大,除蒙古残余势力屡次侵扰之外,明末的农民起义队伍也一度进入辖域。清康熙三年陕甘分治后,天水隶属甘肃行省管辖,成为直隶州,但百姓战乱灾荒之苦没有丝毫减轻。
天水境内的古堡现存的大多是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之间所建。这段时期兵连祸结,民众为求自保,开始大规模地修建城堡来躲避战乱,因此,就形成了几乎村村有堡的情况。
天水地区秦岭和黄土高坡交汇处,是构筑堡子的理想地界,所以天水古堡众多,足以和陇中地区相媲美。现存在天水境内的就有500多座,如武山滩歌的威远堡,麦积元龙的吴砦城,秦州的十二连城,张家川恭门乡的白起堡等等,这些古堡有大有小,规模小的大多是民间百姓自己修筑用以自卫,大的则是官府所修,主要是军事上的防御工事。那些古老的堡子大多选址在地势较高的山头,以抵御外来侵扰和山洪水患;每座堡子都有门楼,坐北朝南,早期的是平顶大门,晚期的是砖砌拱门,堡门一般都为厚实的木料所建,有的还有铁皮包裹或大铁钉铆成。
堡子的功能相当齐全,规模大的用于军事防御,小的还是百姓避难、逃荒的生存场所。堡子的城头有炮眼、垛墙、瞭望台,墙头还备有石头、砖块便于滚木礌石;堡子的内部,街巷、房屋、仓库、蓄水井、神庙都应有尽有,有的长期居住的还有酒坊和染坊……
而如今古堡只剩下最后的姿态:沉默。在蓝天下,在大地上,在风中。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