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的“港口”西洞:一河石头半河玉(图)
酒泉奇石批发市场内的奇石加工区
西洞镇在茫茫戈壁上建起了高新农业产业观光园,让戈壁里长出了新鲜的蔬菜、甘甜的葡萄。
上世纪70年代,西洞人在洪水河峡谷间筑起70级盘山通道,建起引取河水的现代化干渠,西洞成为了祁连北坡下的葱茏沃野。
就像645年前,明朝大将冯胜下令,在洪水河两岸凿壁穿洞,挖天井,引水上岸,创造出酒泉版的坎儿井,荒凉的大地,有了河水的润泽,披上了农业文明的盛装。
样样壮观。
戈壁滩上崛起农业观光园
2013年6月28日中午,烈日烤着大地。我们行进在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向西洞镇的路上。远方,祁连雪峰若隐若现。一种对祁连山的崇敬感再次升起,正是祁连雪水灌溉出了沃野千里的河西走廊。
我们穿过肃州城区,便到了西洞镇。蜿蜒的水泥路穿越村庄、田野。可能是刚到这里的缘故,记者一看到平坦葱茏的田野就发出感叹,当地的朋友便说:“这就是祁连山雪水的功劳!没来过我们这儿的人会认为这里是大漠、戈壁,其实不然,有了祁连山,我们这儿也有中部平原那样的绿野。”
说话间,车子已行进到一个村庄,规则整齐的农家院落,在道路两侧的田野边排列开去,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向往感。
穿过村庄,我们来到了距西洞镇城区5公里的闲滩戈壁上。
远远望去,烈日下,由砾石覆面的戈壁上,泛起阵阵热浪,而眼前却是一座座蔬菜大棚,在远处的戈壁滩上连绵伸展。
这片农业产业项目,规划6000亩,于2007年开建,以日光温室、有机无土栽培技术为支撑,种植食用菌、葡萄、桃子、花卉、蔬菜等作物。前期建设,包括水、电、道路等配套设施,由政府投入。目前已建成174座棚,已有2000多亩。
记者走进棚内,确实名不虚传。在一个宽阔、深长的大棚内,是绿油油的葡萄架,一串串圆润饱满、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而棚内的滴灌管、温度计等一应俱全,与一室之外的茫茫戈壁相比,简直是两个世界。
“来!尝尝戈壁滩上长的葡萄!”当地朋友顺手递来一串刚摘下的青葡萄。“这还不熟吧?”记者问。朋友笑着说:“尝尝再说!”当记者把一粒青葡萄放进嘴里,一股甘甜之味涌上舌尖、流入咽喉。
据了解,建设这样一个棚需要10万元建设费,建成后一个棚可种植20年,所产产品以自主品牌销售出去。当地政府开始提出这一设想时,许多农民不敢做,认为成本高、有风险,为了让大家看到这一设想的可行,当地政府率先建设了这片示范园。
645年前的水利工程,酒泉的“坎儿井”
西洞镇有11000多人,2100多户,以农业为主。
说起西洞的农业,1954年出生在西洞的老吴有着说不完的话。“西洞温差大、降水少、日照长,盛产小麦、玉米、土豆、洋葱、蒜薹。尤其是红蒜个大、味浓,蒜薹味鲜、质优,是酒泉乃至河西的蒜薹生产基地。果子也非常丰盛,除过去有名的长把梨、软蛋梨,还有油桃、李广杏、冰消梨等。眼下西洞的农业发展是历史上最好的!”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