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街亭

2011-10-10 来源:飞天论坛 浏览量:

 

白玉质卷折状空心绣花长方枕,全长24cm,6cm,宽8.6cm,枕面饰内空四方三角对称圆形花饰,两端饰对称菱形叶状卷边,十字科花并附单线卷叶状级,整体花饰其间以单线凿空,形体上部双向卷屈,反面卷置底部平置,均有穿孔。琢工简约精美,造型自然流畅,不失为实用与观赏之精品。

双层元宝顶,多角垂脊外翘,双层有龛顶盖,置于园肩腹平底罐上,罐口园唇,肩上有三个高浮雕兽面纹饰,罐壁上有平行轮纹,底平置,顶部外壁上似有彩绘。宝塔罐高25cm,腹径25cm,底径9.5cm,塔盖高23cm,径11.2cm,外脊15.5cm

灰陶质鼎,其鼎低矮,呈扁圆状,三乳足为削,两耳外移,其盖园,为无花素面,有尖状把手置于盖上。素面无饰,削饰痕迹清晰而简朴,疑为三国时代之殉葬品。

灰陶质敞口直边鼎状器,高10cm,口径23cm,肩部有三角连续纹样刻划纹一道,腹下有三角乳足,另有同一类型垂腹鼎状器,其外壁饰交错形绳纹,口径1414.5cm,高14.5cm,灰陶质直口陶罐,长口劲鼓瓶,口径4.5cm,高25cm,9cm,腹肩部有两道划纹,腹有竖向绳纹纹饰,造型特殊。灰质陶喇叭口,底鼓腹高足瓶,口径9.5cm,高19cm,底径10.5cm,未见绳纹,疑为捏制品,底部有孔。灰陶质小口鼓腹罐,口沿外移,唇平置,细短劲,肩上磨光,腹下有竖向绳纹,底部抹光,手底不平而内收,灰陶质大直口单耳绳纹杯,口沿其径9.5cm,直唇为0.5cm,高10cm,8cm,底部有黏接痕迹。灰陶质盂,高18cm,口径19.2cm,唇厚0.20.3cm,底径10cm,唇下肩部磨光,口沿外伸,其上有两道平行划纹,近底部有竖向绳纹,造型优美。灰陶质侈口短颈平肩低鼓腹罐,高27cm,口径13cm,腹径35cm,底径16cm,肩腹间有两道平行划纹,磨光局部似有绳纹,底平正。红陶质素面掛白釉侈口碗,高7.5cm,口径19.5cm,围足径7.3cm,内底外露,一圈阴刻划纹,碗底近圈足有三道否规则阴刻划纹,近底部圈足未掛釉,口沿外壁部分釉已脱落,外圈唇下亦似有划纹,质地粗糙,灰陶小口鼓腹罐,高21cm,口径9.5cm,腹径21.5cm,底径10cm,口沿外移,唇平直,细直短颈,肩上磨光,腹下有竖向绳纹,底部似有捏制痕迹。

以上铁剑、铁灯、军锅、陶器盂盆、罐瓶,鼎、碗,无论灰色或红色有釉天袖和玉器,我们初步断定似为汉魏时期的遗物,还有部分属于同类者不再多述。至于另有部分唐宋以来的遗物当为另章述之。

如果再加上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在南山发现大量墓葬、车马坑,战车和兵器,箭镞,还有当年使用过的滚木垒石等,业已全面说了诸葛亮在他“出师表”中以十万大军北伐中原,首取陇上,以及曹魏上下震惊。他们在其北天水郡首府冀城与上邽重兵把守,张郃以五万步骑援陇,蜀汉与曹魏两军在街亭对垒,其军必在十万上下。街子南山一带的十余里地带布阵,而非小小的占地20亩的东堡子(即改龙山)可能容纳下的,为自东堡子直至南坪、北坪一带布阵互相对阵,为此看来,马谡布阵即在文物出土上甚多的街子南山与甘泉间的徐家湾(通过南坪)至黄家峡之间安下营寨,比较合乎实际情况。

我们从街子的地理位置及周围地理环境与祁山的联系和蜀汉与曹魏的诸多关系,特别是当地出土文物综合关系分析街子的历史真实情况来肯定它的地理地势情况得出结论的,绝非单凭某几段史书记载的片言只字去推断来的。

我们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是得到甘肃与天水地方志的早期启蒙,然后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可畏先生《街亭考》的启示,接着应用实地文物考古方法的调查,实际搜集调查,并结合历史地理学知识而获得的,在此一过程中得到街子地方农民群众的文物爱好者大力协助而获得的,而以上结论的获得是与群众相结合的结案,希望能得到学术界的接受和认可。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