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岸边探秘秦长城西起点
一段古城墙
山路难行,坡度超过了七十度。我和刘虎林沿着山路慢慢而行。我们要去的地方名叫红莲寺,因为山崖呈红色,而悬崖如莲花瓣而得名。
到了半山腰,两头牦牛挡住了我的去路。它们低着头,扯着缰绳,在那里来回窜动。刘虎林赶紧让我慢慢脱掉衣服。原来我穿的是红色的防寒服,对牦牛极具挑战意味,引起了它们的不满。我慢慢脱掉衣服,慢慢地卷起来,冲动的牦牛这才安静了下来。
山路尽头是一个小村,村庄的名字叫红石头社,村民正忙着收拾党参,岷县盛产药材,党参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民看见我们带着相机问,去红莲寺呢?实际上,我们并不去红莲寺,而是去红莲寺附近的一处遗址。
穿过村子,沿着田地边一条小径,来到一座土地庙边。新发现的秦长城遗址就在这里了。长城修筑在高险陡峻的红石头山坡上,正好对着洮河的拐弯处,将洮河上下游七八里地内的景物尽收眼底。从地势上说比较符合居高临下,烽堠的军事要求。而地形一侧面临山崖,一侧则是宽阔的平台,也能够修建小型要塞。
秦长城在土地庙下呈现南北走向,墙体全长145.3米,中间有一座8米见方的墩台,墩台南面的墙体长62.3米,墩台北面的长城墙体长75米。墩台边人们修建了小学,可惜我们没有看到学生。学校斜对面是一个深沟,刘虎林说,他们在文物普查中,就是在这条沟里发现了秦绳纹灰陶片,并由此推断这里就是秦长城的遗址。他再次走到深沟里寻找陶片,可惜时间太短,抑或是上次捡得太干净,没有发现什么新东西。
刘虎林认为,秦统一全国后,战国秦长城肯定要往前延伸。不论是国力,还是政治军事形势都有这个条件。这时修筑的秦长城并不是一堵墙,而是一个完整防御体系,史书记载的“因河为塞”,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河流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天然隔离地带,在这类地方,只修建城墩,而不修筑城墙,人们利用河流内侧的堤岸为城,遇到沟口,或河岸低浅处才夯筑为塞。这或许就是人们鲜见秦长城墙体的缘故。
刘虎林说,对于这段秦长城的发现,他们期待能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真正揭开秦长城西起点的迷雾。
看完秦长城,我们准备下山,刘虎林说,山间的土地庙也很有历史价值。古往今来,人们对军事地理的认识是惊人的一致,秦人在这里修筑了长城要塞,防守游牧民族。谁知在2000多年后,一支红军队伍也在此地驻守过,这支红军队伍就是长征中途经岷县的红四方面军。红军总司令朱德曾到过这里视察地形,山顶上的土地庙内,朱总司令曾题写了“民众联合”几个字。
将要下山时,一位村民走了过来,拿着一把从山上摘的野果。村民说,这是专门给家里小孩摘的,这里地势险要,小孩攀爬不易。我揪了一颗果子尝尝,酸甜中带着一点涩味,回味悠长。(王文元)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