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簋:国之重器出自甘肃天水

2014-08-19 来源:兰州晨报 浏览量:

  秦公簋面世至今,至少有四五十位专家对它进行过深入研究。但至今许多问题依旧困扰着人们。“十有二公”究竟指的是哪位公呢?在秦人一千多年的岁月中,究竟从哪个王算起呢?各家说法纷纭,有“襄公时”、“文公时”、“德公时”、“桓公时”、“景公时”等数说。著名学者、秦史专家祝中熹先生,从器物本身考古入手,从秦公簋形制、纹饰、铭文、字体风格、铸作工艺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得出秦桓公时代的结论。

  秦公簋的制作还开了活字印刷的先河。其纹饰,并不是一个个从范模上刻制,而是制作好的印模,压制到范模上的。铭文制作亦使用了类似的方法。我们知道青铜器上的文字多是刻制,或在模上,或在器身。而秦公簋的文字,则是方块印模法。先是制好字模,然后印到范上,最后浇铸。其实,就是把每个字刻成单个陶泥活字,再拼凑起来的铸铭工艺,无疑和后世的活字印刷相似。这是秦人发明创造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也是秦人创新精神的体现,惟其如此,秦人才具备统一天下资本。相类似的工艺,在殷墟中曾有过图案的印模,但没有字模。秦人的铸造技术又进了一步。秦公簋的文字整齐划一,优美洒脱,带着玉筯篆风采,有了小篆之雏形。著名学者、金石学家康殷(字大康)就是潜心研习秦公簋的铭文后,获得启发成为一代宗师和大家。可惜,甘肃的书家多不知秦公簋铭文的价值,认真研习过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4 八成商前铜器出自甘肃,中国冶金术从甘肃走向全国

  实际上,被忽略的不仅仅是青铜器上的文字。甘肃曾经是中国冶金的源地,这一点,也被人们渐渐地淡忘了。按照学术界的观点,夏商周三代被称为上古时期。这一个时期,也是青铜文化最为鼎盛的时期。而这三代,也和甘肃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大禹曾经在甘肃治理黄河,抵达积石。商人的统治势力,也曾抵达甘肃黄河以东的部分地方,平凉灵台白草坡就曾出土过商代青铜器。而周人则崛起于陇东黄土高原。

  我国青铜器比较早的出土地点是西安临潼姜寨,这里出土了距今6700年的黄铜残片和铜管。又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遗址中出土了含锡的青铜刀。这是目前我国年代最早的青铜器。

  据统计,目前甘肃境内出土的早期青铜器,已达300多件,占全国出土的商代以前青铜器的80%以上。在甘肃出土的青铜器中,其中有两批最令人瞩目,一批是灵台白草坡西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另一批则是礼县大堡子山出的秦人青铜器。

  精神总是靠物质来负载,所谓古文化必须依靠古人的生活遗存来证明。而不是仅靠传说,或立个现代石碑来注明。古文化需要的是证明,而不是注明。近年,甘肃境内出土了一大批史前青铜器物。这些器物,毫无疑问地证明甘肃是中国冶金的源地。在五行学说中,西方属金。这似乎说明,金起源于西方,也可看做西方长于冶金的旁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对出土中华第一刀的甘肃林家遗址考古发掘铜渣经过岩相鉴定和中子活化法分析,这次分析证实,林家遗址出土的铜渣不是天然矿石,也非炼铜残渣,而是一块经冶炼但已经分化成碎块的含铜铁金属,只不过经过长期的锈蚀,给人们造成了诸多错觉。令人惊奇的是,在林家遗址中,先后发现了三四块这样的铜渣。这说明什么,说明距今5000年左右,先民们就能够进行铜的冶炼了。

  在林家遗址之后,永登蒋家坪马厂类型地层中又出土了一把距今4000年前的青铜刀。在这前后,甘肃一些地方发现了青铜镜。大量出土器物证明,甘肃先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青铜冶炼,这个时间和最早发明青铜冶炼术的中亚、西亚人们所掌握冶炼术的时间大体一致。这就是说,中国也是世界上率先发明和使用冶金技术的国家之一,而中国冶金发源地就在甘肃。

  掌握了先进冶炼技术的秦人,制作出的青铜器坚固耐用。在汉代,秦公簋依旧在使用,人们在器上铭刻:公元器一斗七升奉簋。盖铭:西一斗七升大半升盖。显然,这是汉代设在这一带的西县政府所刻制。不知何故,秦公簋最后流落山间,被放牛娃所发现。

  1935年,张广建的后人以两千多大洋把秦公簋卖给大兴冯恕,后来冯又将簋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解放后,秦公簋进入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秦公簋是有史以来甘肃境内出土的青铜器中名气最大的一件。从最初发现于放牛娃手中,历经波折最终登上大雅之堂。

  站在庙山之下,向上看古堡在目,往南则是红水水库,往北则是小村梨树坡。山坡上,生机勃勃的绿色,金黄的油菜花、褐色的土壤相互交错,历史大潮的起起伏伏,曾经的秦人也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了。

  文/图本报首席记者王文元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