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这幅历史的画卷(图文)

2012-02-04 来源: 浏览量:

  值得庆幸的是,王钰主编的这本书弥补了这项空白。有学者认为,既然神农氏族的活动区域在渭水上游,或者说在天水东部活动的可能性,为何不可以摆摆自己的理由。

  翻阅《神农山与神农文化》这本书,让人为之一振,深深感到天水作为“羲皇故里”文化底蕴之深厚,远古文化之博大精深,对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大部分作者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认识历史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大部分作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可读性。尤其乡贤志士几乎振臂同呼,神农文化在天水有着底蕴含深,“情满于山河”。

  主编这本书的王钰先生看来为编辑成书负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心血,洋洋35万余字的书,编者的确花了功夫。此书不仅收录了乡人志士的作品,还搜集了好多有关神农文化的资料,给人的感觉:一是涉及到炎帝神农的考略,广收博采,择优选裁;二是图文并茂,书中采用穿插了彩、黑白照片约130多幅,大饱人的眼界;三是学者的考评缜密,立论恰切,运用史料充足,论理充分,资料准凿;四是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翔实,语言流畅,校对较准确;五是观点新颖,无论哪篇文章都觉得给人耳目一新。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神农山与它的传说》、《神农文化学术研究》、《神农情韵》、《神农山开发旅游构想》、《附录·随手拾贝》和《后记》。

  神农山,我早就听说天水有这么一座山,人们相传是神农采药尝百草,首创发展农耕之地,但一直未有机会去过。从王钰先生主编的这本书来看,我还真想去一趟。从神农山出土的石刀、石斧、石锛、石铲、陶罐、陶刀、骨角铲、灰、红陶片等大量新石器的遗物来看,远古人类的确在这里生活过,或者说活动过。一些专家学者纷纷登山考察并不是凭想当然而去,神农山下的轩辕溪水与《水经注》载的:“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和《清一统志》卷二百十秦州载的:“州东有轩辕谷,水出南山轩辕溪,……这些轩辕谷、轩辕溪、寿山都在一起,正是黄帝轩辕氏的最早居地,北邻清水,具有羌水,出羌谷,即神农氏最早居地”。及《正义》里也说的:“最早的寿丘,应从姬、姜二水和轩辕谷附近的去找。”等资料充分说明专家学者考察商讨是有必要的。从这本书的有关资料再看,神农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尤其神农山的神农尝百草,为人疗疾等种种传说,也有必要深入挖掘与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联系起来进行整理,成为当地一大文化。这本书让人还欣喜地看到,对神农文化的研究在天水已经启动,虽然还是不那么成熟,但已迈出了一步,难能可贵。充分体现了天水的学者有热爱自己家乡,或者说有一种“仁人志士”的那种责任感,更说明以伏羲文化研究为“龙头”,进一步拓宽三皇学术文化的研究,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迈出了一大步,对于宣传天水,增加天水知名度,发展天水经济又成为人们举世关注的问题。

  万事开头难,但一经搞起来任何障碍会克服的,我也相信就象王钰先生在《后记》中所写道的:神农文化的研究是对伏羲文化的补充和提升,随着学术文化的研究,可能会打开天水神农山这把“锁在深山人不知”的锈锁,让这座“闺秀”掀开历史的时空,展现出一幅历史画卷,传承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载体,声名鹊起,走出深山大沟,迈向大千世界。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