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陇剧的陇右文化内蕴
我们看到,陇剧自成为剧种之后进行的创作,除了移植搬演其他剧种的剧目之外,更重视对现实生活的挖掘,这也许与作为新剧种的陇剧没有沉重的背负有关。但作为在传统基础上革新融合创新而成的剧种,不能割断地域这一供其生长的脐带——保持地域特色,展示地域文化,弘扬地域人物。陇剧产生以来创作的实践证明,只有和产生它的地域文化相结合,才能获得活力。《刘巧儿新传》、《天下第一鼓》、《陇东娃》等剧目创作及演出的成功,为戏曲尤其是具有甘肃地缘优势和乡土情怀的陇剧与陇原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甘肃本土题材与本土戏剧形式(体裁)的结合是最值得重视的经验。而甘肃近三十年来戏剧的主要成就确实可以归结为本土题材与本土形式的良好结合,比如基于敦煌乐舞基础上的几出舞剧,又比如具有河州特色的花儿剧,都已经成为甘肃的文化品牌,这也许应该成为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出路。然而,敦煌乐舞的表现形式只能囿于敦煌题材或相关题材,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音乐的限制,舞蹈的限制,其次是题材的限制),这种敦煌乐舞不可能表现现代人的生活,更不能成为容纳一切的形式,而陇剧创作的历史已经证明,它既可以移植历史题材和其他剧种的剧目,而且可以表现现代都市题材,也可以成为及时反映新生事物、英雄人物和时代新人(《刘巧儿新传》,《陇东娃》就是反映时代新人的作品,很有时效性)的有效形式。所以在我们看来,陇剧也应该成为甘肃文化的品牌,成为弘扬陇人奋斗精神的重要载体,应该成为展示甘肃地域文化风情、地域民族性格的艺术窗口。戏剧评论家马少波先生说:“甘肃省陇剧团有历史剧又有现代戏,说明这个剧种成熟了,表现力丰富了,反映了现实和时代脉搏,搞精神文明建设,陇剧的路子很正。” 戏剧评论家严森林也认为,出人出戏走正路依然是陇剧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对地域特色的强化、对地域题材的挖掘、对地域元素的运用,均可成为陇剧艺术创新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立足本省”文化战略的重要体现,“从长远来讲,西部既要与现代社会进展相适应,又要保持特有的民族文化个性,才能真正向前发展。”
“陇剧姓陇”,陇剧不仅要在形式上姓陇,更要在题材上姓陇,陇剧是甘肃的特色,需要继续发现特色、挖掘特色、展示特色、保护特色、发展特色,在“正路”上继续前行,最终将其发展为甘肃的文化名片,成为抒发陇原儿女情怀的重要艺术样式。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