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街亭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
街亭古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民风民俗,奇特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经二千多年的历史沧桑,雄踞陇右,著称于世。
街亭地处西秦岭北麓,西接古郡,北环渭水,处于麦积山风景区核心位置,踞天水市区约40公里,麦积区约23公里,人口约2万多,区位优势明显。绵延而来的观龙山雄踞镇后,蜿蜒清澈的南北二河于镇前交汇,将古镇环抱怀里。周围群峰逶迤环拱,山清水秀,风光绮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杜甫流寓东柯时有诗赞曰:“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同。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为天水市东南部经济文化重镇。
街亭古镇始建朝代已无确考,但民间传说汉代街亭县衙就设在古镇南川,“九股松”就长在衙址内。八十年代古镇修梯田时发现大规模秦汉墓群,出土青铜车马、刀剑、戈矛、箭簇等文物,数量众多,足以证明秦汉时期这里人烟稠密,具有立县人口依据,同时使民间传说得到文物验证。到了唐代,流寓东柯的杜甫曾在古镇上买过草药,至少在盛唐时期街亭就有了集镇历史。由此可知街亭古镇为汉唐古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街亭文化可归纳为六类:一是神农文化,二是先秦文化,三是三国文化,四是杜甫文化,五是明清文化,六是寺庙宗教文化。构成了千古街亭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积淀,闪耀着历史尘封不住的光彩。
一、神农文化
街亭古镇地处渭水上游小龙山林区,属北温带气候,冬暖夏凉。这里古代河流交错,山高林密,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河滨流域土地肥沃,最适合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因此,远古人类遗存极为丰富,属仰韶、齐家文化辐射中心区域。2004年,当地村民在神农山重建古庙时挖掘出神农文化遗迹(有炭灰层、磨制石器、“祭天石”、黑红陶器以及动物化石等),经专家鉴定,认为街亭神农山是炎帝神农氏发祥地中心及祭天场所。经省市媒体连续报道后,在省内外引起了反响与重视。宝鸡炎帝陵博物馆特派专业研究人员登上神农山考察。同年二月中旬首届“神农文化研讨会”在市政府召开,学术成果显著,为今后继续考古探源开了先河。随着神农氏远古人类遗存考古探源的不断深入,“神农文化”将成为天水的又一“名片”。
二、先秦文化
街亭古镇也是先秦发祥地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秦非子给周孝王牧马有功,“封土为附庸,邑之秦”。《史林杂识》说“秦地在甘肃天水县秦亭。”《秦州志》也载“四道岭有秦赢非子繁息牧马故址。”著名的放马滩秦汉墓群离街亭仅有十几公里。1986年省文物考古队对墓群进行初步挖掘(100座墓葬挖掘其中14座,13座为秦墓,1座为西汉墓),出土文物550多件(枚)。其中先秦木板地图创国内和世界制图之最,汉纸将我国造纸发明时间提前了约300年,秦简460枚,是研究先秦文化的重要物证。“四道岭”、“五骖子”、“放马滩”这些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街亭一带出土的秦人墓葬数量众多,文物丰富。除放马滩墓群外,麦积山秦文公墓,也是举世闻名。而《诗经 秦风》中的《车邻》、《驷驱》、《小戎》等篇,更是反映了早期秦人的陇右生活。流行于街亭“上九”、“十五”节日庙会的“马秧歌”,民间婚丧嫁娶的风俗,喜庆场面的猜拳行令、“酒歌”等等,无不反映了秦文化的“秦风秦韵”。
三、三国文化
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早已家喻户晓。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热的升温,人们多从市场功利的角度出发,历史上的三国古战场——街亭地点已成为“香饽饽”与争论的热点。古街亭究竟在何处,一直成为历史之谜,直到目前史学界尚无定论。虽然现代部分学者多倾向于秦安陇城,但毕竟缺乏权威的文物佐证而难以确立。历史学家“百家争鸣”,见仁见智属自然现象。大量有影响的史籍之严密论证,方志及街亭古镇众多古碑言之凿凿的记载,丰富的民间传说,鲜为人知的大规模汉墓群及出土数量众多的文物佐证,都证明街亭古镇即为三国古战场之街亭已成为事实。《秦州志》记载“街亭即街子镇,蜀汉马谡战败处”。据王钰撰写的《街亭小考》中引用的资料:“《通鉴释文辩误》认为‘街亭在天水东南的街子镇’。1981年版《地名知识》有关文载‘今天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所谓街亭即今甘肃秦安县龙城东北六十里之说,是完全错误的’。1979年出版由郭沫若主持编绘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三国鼎立图》也确定街亭即甘肃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