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酿成蜜----天水书画家长卷
2011-09-17
来源:
浏览量:
时光流逝,曾经的六级技工,如今却因为单位经营不善而生活陷入窘境,可吴永昌仍是淡定自若,捧着心爱的紫砂壶,在书画院的工地上忙碌着。他觉得,自己虽是书画院的“编外”人员,薪水不多,但毕竟温饱有了保证,与以前的那些同事相比要好得多。虽然自己也认识一些握有实权的朋友,但从未想过靠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说:“圣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我没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情况下,我也决不会给任何人增添麻烦。”“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他为自己划定的道德底线,事实胜于雄辩,他主持的书画院2000多平米古建造价便宜,工程质量过硬,在“512”地震后,地基下沉、棂条、瓦片移位等现象均没有出现,1米高的正脊也没有丝毫变形。
虽然并不富有,但吴永昌一样感觉满足,每次随文化单位“文化下乡”时,活动结束他都是最后一个上车,书法写了200多张还停不了手;而在工作中,他又是个“全才”--会做工程预算,会设计图案,会指挥分工,会木工雕刻。整天忙碌,可他并不觉得累,他为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而感到充实、快乐。
为霞尚满天
——书画家杜廷楹
2006年,杜廷楹在我市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历年创作的108幅书画堪称精品荟萃,令秦州父老大饱眼福。2007年,年届66岁的杜廷楹丝毫没有放慢生活的脚步,目前他正在忙着为参加即将于深圳举办的文博会做准备,在这个世界性的文化交流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是他的心愿。此外,他还想在互联网上举办画展,让自己的书画作品为更多的人所欣赏、所喜爱。红润的面色、矫健的步伐、敏捷的思维使他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说,自己早年为求学所受的种种艰辛和成年后长期农村工作经历使他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也磨练了豁达坦荡的意志。
出生农家的杜廷楹自幼便对书画有着异于常人的喜爱。望子成龙的父母节衣缩食,为身为独子的他提供了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从离城60里的齐寿来到市区就学,借住在西关的堂姐家里。每周一次的往返让年幼的杜廷楹饱尝艰辛:不回家就要面临断炊的窘境,落后的交通、崎岖的山路全凭双脚一次次丈量来回一百多里的距离。每逢雨雪天,山路更是泥泞难行,更可怕的是还会遇上狼。艰苦的学习条件并未泯没对书画艺术的向往,从小学开始他坚持书法练习从无间断。而每逢有绘画展览,他也常去观看,回来后再凭脑海中的记忆模仿着画出来。寒来暑往,他咬着牙硬是坚持着从小学到初中直到考入西北师大美术系。
在大学里,他幸运地得到常书鸿、韩天眷、汪岳云等名师的悉心指点,且那段时期国内的绘画大师常来交流示范,学校里有大量的名作供学生临摹。良好的学习环境再加上对书画有着过人的悟性和灵气,杜廷楹受到的教育为他此后从事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书法,在大学期间便多次获奖。韩天眷老师是一等奖,而他则当仁不让地拿走二等奖。
参加工作后,他却并未如愿从事书画艺术创作。毕业后分配到北道文化馆工作的他经常是一年半载下乡驻队。出身农家的他在成年踏入社会后才补上了农业劳动这一课。多年的农村工作使他在得心应手地完成各样农活的同时,也为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而近距离地接触农民,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却使他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学会了面临艰难毫不畏惧,用坦荡豁达的心态面对世俗的纷争。
"文革"十年让他远离了画笔,只有书法仍在坚持练习,当然,手痒痒了,他也在僻静处偷偷地涂抹几笔。机遇是送给有准备的人的。1971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而举办了绘画展,这可让多年来未能尽情挥洒画笔的他终于得以"解馋",他连着创作了3幅画,其中一幅《陇南柿红》还被送往省上参展。随着国家形势的好转,默默耕耘的杜廷楹也迎来了他艺术生命的春天。
1979年,建国以来第一才书法大展--《全国群众书法征稿评比》在上海举办,经过严格选拔,3万张候选作品中共有百幅获得优秀作品奖,而作为我省唯一的获奖者,杜廷楹清晰地记得,他的这幅六尺整张书写的是毛泽东的那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而全国巡回展结束后, 又在东南亚、日本等地展出。
1981、1982年,他的两幅草书作品又入选文化部在日本、德国等地的展出。厚积而薄发,杜廷楹凭借深厚的书法功底在省内外崭露头角的同时,在绘画中也取得丰硕的成果。除国画外,还长于油画、水粉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画展。
杜廷楹的绘画,运笔老辣,用墨酣畅、潇洒,往往在看似平凡的题材中,却有着独具匠心的表现。长期的农村工作使他对乡土题材情有独钟。结满枝头的柿子树,丰收的玉米周,金黄似火的向日葵,累累玉垂的葡萄……,这些西部之物在他的笔下都是生机盎然。
杜廷楹在青年时期,遍临古今名家大作,尤喜吴昌硕、齐白石之作品。在他的画中,不难看出吴昌硕大气凛然,势不可遏的风骨,齐白石笔墨厚重,情趣昂然的韵味,在两师之间,他找到了自己。用笔则得益于深厚的书法功底。他的草书,藏露结合,虚实隐显,每每于平滑中见奇崛,于恬静中见生涩,于苍狂中见朴茂,于古拙中见清新,往往一气呵成,出奇制胜。将书法运笔巧妙合理地用在绘画上,使其作品大气磅礴,动中有静,静而制动,运笔实而不虚,虚而有实,处处跳动着情感的脉博,的确有一种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