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式古琴:斫琴三千年,古风指尖传(组图)

2015-03-27 来源:兰州晨报 浏览量:

  卦台山

  制琴工序——调音

  在我国,古琴名列四艺之首,有着三千多年渺渺光阴的文化传承史。它不仅是一种演奏乐器,而且有着丰富浑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古人曾把琴视为修心、修身乃至文人的一种象征。

  古琴共有十四大式,伏羲式、仲尼式、落霞式、灵机式是比较常见的式样,每一式都各不相同。

  天水伏羲式古琴以其音质松沉苍古、旷远峻洁、泠泠清亮以及品质上乘,在全国古琴业界有口皆碑,被视为难得一求的珍品……

  文/图 记者 刘小雷 周言文

  天水民间为什么会有古琴制作工艺的传承,古琴又和人文始祖伏羲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借着晴好的周末午后,三两朋友相聚茶楼聊天,在吃茶谈天之时,耳边隐约传来有琴弦弹奏的声音,循声找去,原来一位身着汉服的姑娘在弹古琴。便猛然想到我也有一把数年前天水朋友相赠的桐色油亮的古琴。因着不会弹奏,又是文人风雅之物,便恭敬地“藏”了起来,奈何却被慢慢遗忘在了角落。

  重新将琴抱出,轻且小心翼翼。横放桌前,墨绿色的琴穗垂悬而下,如锦缎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亮光。顿时来了雅兴,洗干净双手,轻轻拨弄琴弦,散漫、模糊的琴音流出,低沉,但却未成曲调……

  我忽然想到那位朋友赐琴时说的话:这是一把由天水的斫琴高手制作的伏羲式古琴,你就且弹且珍惜吧。

  琴没有学会,但对于古琴的知识却小有收获。

  桓谭《新论》中说:“八音之中,惟丝最密,而琴为之首。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说出了古琴音质音色的特点,这种含蓄的艺术特点,与中国古人所崇尚的中庸和谐精神相符,故也是古琴艺术受到士大夫钟爱的原因之一。

  古琴琴声不大,具有非张扬性、内敛性的特点,因而适合于自赏,不适合表演,从而自古以来古琴的演奏往往被看作是知音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伯牙、钟子期的故事也成为千古美谈。唐人王昌龄的《咏琴诗》赞颂了古琴声色的魅力:“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古琴琴声的含蓄得益于其音质特点,所谓音质,指的是乐器所发出的音响的物理效果,根据乐器的构造与演奏方式不同,音质也不相同。在民乐弦乐器中,诸如琵琶、扬琴、古筝等发音铿锵响亮却延时较为短促,二胡等发音虽绵长婉转却不够清亮。

  相比之下,只有古琴的音质可以说是刚柔相济,清浊兼备,变化丰富,意趣盎然,虽含蓄却充满了表现力与感染力。古代文人士大夫钟爱古琴也正是看重它的声音古朴悠扬,音质绵长悠扬,意蕴余味无穷,其极具感召力的特点。

  古琴不但使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为之倾情,甚至还吸引了一大批平常百姓。他们不是弹琴、制琴,就是咏琴、藏琴。连民间戏剧里的书生上京赶考,书童的担子一头一个书箱一把雨伞,另一头还会携上一张古琴。以至于古代传奇小说中的公子小姐以及今人文艺作品中的古代侠士也能抚琴操缦一番。古琴的确成为了士人君子常御之器,到了“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程度。

  眼前的这把古琴真不是寻常物啊!心中的疑惑来了:天水民间为什么会有古琴制作工艺的传承,古琴又和人文始祖伏羲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3月15日我们从兰州出发,沿天定高速前往这把古琴的诞生地天水市秦州区。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Copyright © 2000 - 2020 0938net.com

版权所有 天水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