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式古琴:斫琴三千年,古风指尖传(组图)

2015-03-27 来源:兰州晨报 浏览量:

空气湿而润,爽净,用怎样的一支古琴曲才能抒写陇上小江南这扑面而来的春意?

  出门的时候,兰州阴沉沉的天没有一丝暖意,让人对于陇上小江南天水的温暖气息有了更多的希冀。一进入天水市的地界后,便有渭河和我们相伴,河边谷地上的桃林,深灰色的枝干似虬枝横斜,淡淡地像是氤氲着一朵朵轻云,只是公路近旁的几株桃树已经难耐春色,早已披上了一身绯红,再过半个月,天气更暖,桃花盛开,这里就遍地是桃红、绯红的云霞。3个小时的车程过后,我们到达了天水市区。街道上,随处可见2人才能合抱的古树,枝桠繁密,绿色的嫩芽在百年老树上显得尤为青嫩可人。在主干道上,种植的玉兰花仿佛正密谋着一场盛大的花事……

  天水虽也是薄阴天,还有风,但这风却似乎被春神用她惊艳的技法化成了指尖的温柔。

  空气湿而润,爽净,用怎样的一支古琴曲才能抒写陇上小江南这扑面而来的春意?

  前几年早已去过麦积区三阳川的卦台山,和秦州区西关的伏羲庙,感觉人文始祖伏羲已在广袤的山川和我们的心头投射下他巨大的身影。而那位天水的朋友甫一见面,就将伏羲作琴的优美传说娓娓道来。

  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琴的创制者历来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当然“伏羲作琴”作为甘肃人听来尤为亲切。

  在公元前三四千年的上古时代,伏羲在天地的正中央,借助神明之德,在东方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伏羲时时察看人间,履行天帝教诲民众的职责。他看到人们吃生食,就取来自然火种传给人们,让人们改变了茹毛饮血的饮食习惯。他仰观天象,俯瞰地形,就发明八卦符号来帮助人们记载发生在生活中和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伏羲看到人们吃鱼比较困难,就模仿蜘蛛结网的样子,编织成渔网,教会人们捕鱼,伏羲还想为人间的生活增添乐趣和欢乐,他总想创造出美妙的乐器来。

  一天,伏羲来到西山桐林,看见朵朵祥云托着两只美丽的大鸟翩翩降落在一棵梧桐树上,其余的鸟纷纷飞到别的树上,朝着两只美丽的大鸟齐鸣。伏羲惊异道:“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吗?”那两只大鸟“即足即足”地叫起来了,旁边的百鸟也都一齐叫了起来。那个叫声“即即即”的是雄鸟凤,那个叫声“足足足”的是雌鸟凰,因为凤凰能通天应地,协五音、合九德,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所以,伏羲认为,凤凰降临的这棵大树必是桐林中的神灵之物,于是,伏羲砍下那棵树制成了乐器, “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太古遗音》)。从此,就拥有了中华民族自己的标志性乐器——琴。据说伏羲琴的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宁静祥和,拥有能支配万物心灵的神秘力量。

  伏羲制琴十分讲究。他认为凤凰是百鸟之王,不是梧桐树就不会在树上栖落,于是认为梧桐是非常优良的木材。他制琴的时候,叫人把梧桐砍来,要选择三丈三尺高的,然后截成三段。这三段的意思表示天、地、人三才。选木料时,他先取来一段,敲一敲,声音太清,认为木质过轻了,不要;再取另一段,敲一敲,声音太浊,认为木质过重了,又不要;最后,再取来不轻不重的一段,用手指弹一弹,声音清浊相当,轻重也适宜,便把这木材送进流水中,浸泡七十二天,然后,取出来阴干,再制成古琴。

  正所谓:“凤栖于桐,结丝为弦,始祖伏羲,斫木成琴。”

  “西山桐林”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有个有趣的猜想,那不就是小陇山嘛!那里自古盛产桐木、白松、杉木,这不就是最好的琴材吗?

  弹奏伏羲式古琴,早已成为天水当地百姓日常的诗意生活

  伏羲作琴的动人传说,让我们对于要寻访的民间斫琴高手充满了敬意。

  车至伏羲庙广场,屏息敛足,在一家名为“天水民间传统工艺展销馆”古色古香的店面里,我们见到了一位斫琴而生的老艺人——王占云。

  琴室房前是长方形的青石板路,一间木头与砖瓦相搭的古色古香的房子静静地伫立在石板路旁。门口近一米高的鸟笼里,蹦蹦跳跳着一只八哥。拉开门帘,进入屋内,时光仿佛倒转,回到了木制柜台、长袍马褂的年代。一个年轻人在门口一下一下凿着木板,一对老夫妇在柜台内,喝着茶,收拾着柜子上、柜台内的货物。木雕、手串、奇石,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宝贝,几把二胡、板胡直接就挂在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宝贝,不知道该先看什么好。左手边是一张琴桌,墨绿色的金丝绒垂下来,一把古琴静静地躺在上面。右手边的墙上,正中央是四个大字“千古一琴”的牌匾,两边分别挂着三把古琴,显示着房屋主人的身份。

  见我们走进屋内,早就等候在此的老人立刻迎了上来。

  品茶。一人一只透明的茶碗,一人一个马扎,在琴桌前依次坐定。幽幽的茶香腾起、升空,然后氤氲在空气中。老人咂了一口茶,讲了起来:

  天水人世世代代尊崇伏羲,作为伏羲的后人,人们都会来此寻根问祖,在天水当地,人们有这样一个习俗,去伏羲庙里请一把古琴,悬挂在家中,以求平安。而有些琴髹漆的时候为了做出颜色会用朱砂入漆做颜料,所以琴里就有朱砂了,这样就有了辟邪的作用。人们对于伏羲古琴的敬仰就如同对先祖伏羲的敬畏。于是,弹奏伏羲古琴,早已成为天水当地百姓日常的诗意生活。

  而王占云的三叔,生前就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狂热的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仅会弹古琴,还会制作古琴。而王占云从小就是看着三叔制琴、弹琴长大的,成年以后,为了养家糊口,王占云开始了木雕、竹雕,在取得一些成功之后,根据家里流传下来的制琴图谱才慢慢探索、研究,开始制作古琴。伴着茶香,我们还在故事里回味,王老话语一收,轻轻弹拨了两下琴弦。我们的视线又回到了屋内。琴桌上的伏羲古琴,在淡淡的茶香中越发安静古朴,古琴共有7根琴弦,靠外侧的是最粗的一弦,靠近抚琴者身体的一端为七弦,琴头宽,琴尾略窄,在琴面的外侧,紧靠着一弦,由琴头至琴尾有叫作“徽”的13个圆点,是古琴音位的基本标志。将伏羲式古琴竖立起来,琴头朝上,在快接近琴尾的地方,两侧各有两个内凹的弧口,统观古琴,就像是一个“人”的模样,这是伏羲式古琴独有的样式。

  接着,王占云从柜台最底下小心翼翼地翻出了一个牛皮纸包,让我们猜猜看这是什么。看着王老那珍惜的样子,我们只敢轻轻揭起纸包,一团团黄白色的细线在牛皮纸包里包裹着。应该是琴弦吧?可为什么是不同于往常的深灰色琴弦而是黄白色的呢?王老笑着说:这可是我的宝贝。这是最初的尼龙弦,已经有快60年的时间了。现在的琴弦大多都是钢丝的内芯,然后拿线在外缠绕一圈,这老琴弦里面没有钢丝,声音出来比现在的琴弦更具有弹性,更好听。你们看到的影视作品里面,人们在弹琴时经常有弹奏过程中琴弦断了的片段,那就是仿制以前用的老琴弦才会出现的情况,现在的钢丝琴弦一般都不会是这样子的。

  除了老琴弦让我们大开眼界,王老说,制作古琴的琴材更是重要。比如一株桐木,选料时敲击时声音要有穿透力,树龄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小,而且只能选树干中间部分,树梢部分做出的琴声音发飘,树根部分呈现的音质则显得沉闷。

  王占云说,斫琴的木材一般讲究用老木。只有成木在百年以上的才能作为古琴的材料备选。首先,琴人弹老木制的琴不易有火气;其次,与新木材相比,老木不易变形、开裂,木性相对比较稳定。老木的来源有老房梁、出土的棺木等等,但是棺木由于长年埋在地下,终年吸收地气,阴气十足,而且败棺也常裂,用此材做琴前最好先放置六七年,行家称为返阳。此外,老木并非越老越好,如横划木纹时木材掉面,则此木已朽,不堪再用,且木材一老,原有木性改变很多,所以选木以老而不朽为妙。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