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川人(三)
11、 茅庵寺
茅庵寺位于石佛乡东坡村,清代建筑,内供卫方元君,圣山灵神,誉满全川,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单位,春季举行庙会。
12、湫池寺
湫池寺,位于西坪乡汪家山村,历史悠久,建筑精美,可为山区名胜,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庙会,村民必游于此。
13、 早阳寺
早阳寺原名郭家寺,位于石佛乡西隅峡口的郭家寺村北。因“朝阳启明”而得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4、 保全寺
保全寺原名李家庙,位于石佛乡李家庙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5、 北极观
北极观又名泰山庙,位于渭西村中心,原来进两院,殿宇牌坊,钟鼓两楼排列得体,道观宏其牌楹联均属当地秀才杨万青一手书写,解放后为第八区政府所在,现为渭南乡政府占用,现今己重建另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6、 晚阳寺
晚阳寺,位于石佛乡张家寨村,现订为县级文物单位。
17、 广应山元君庙
元君庙,位于渭南乡景湾村之西,原来庙小景幽,历史悠久,有翰林吴西川题“此地人母”,于右任题写“先天古神”匾额,己被沧桑湮没,近年来道观恢复,殿宇修茸,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文化教育、社戏
三阳川因得羲圣灵气,山川毓秀,古有文化之乡美誉,无论教育,文化,武术体育,文艺戏剧等各方面均列天水前矛。这是我们有缘出生于此之自豪。
(一) 教育事业
我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始于隋,订于唐,充实于宋、元、明、大成于清。在这封建社会里,三阳川的庠学私塾颇为众多。书房处处,培养出了翰林、进士、举入、秀才时有人在,硕彦鸿儒辈出不穷。
光绪维新,戊戌政变废除科举制度,三阳川在新潮思想影响下,首先办起了“洋学堂”,毛石庵在正阳寺办起初级小学,李象乾办起了雷王集高级小学。相继于民国四年又办起了石佛镇小学,渠刘村初小,民国八年又办起了蒲甸初小,民国九年,峪口村、张白村、缑杨村、吴家村办起了初小学,民国十一年由刘会贤、熊献瑞办起了渭南高级小学,民国三十二年正阳高小成立,初级小学遍及全川,从而学子莘莘,桃李盛开。
当时三阳川内没有中学,学生只得去天水城报考中学,师范两校,校少生多,考取十分困难,多数人拒之校外弃学务农。考上的学生,大都担柴背面,翻越营房梁高山,走20公里路,步行负岌深造。其余被逼另谋职业。
解放后,人民政府,注重教育,一九五七年在渭南,石佛等小学开设初中班,“戴帽子”中学,1958年在中滩成立天水县第二中学,缑振民任第一任校长。1968年在渭南成立农业中学,在石佛、正阳成立初级中学。1973年在渭南成立师范学校为中等专业学校,数年后,渭南师范迁至天水市十里铺甘肃师专旧址,在原渭师校址成立天水市第十中学,专设中班,专门培养高考大学院校人才。
三阳川办学起步早,村村有小学,中学校布局合理,老师水平高,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培养出了中内、省、地、县级许多领导十部和一般职员,其中有大学教授、工程师、专家、科学家、书画家、民营企业家、医师、解放军高级军官等应有尽有,罄竹难书,多不甚举。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