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何须羡桃李-----贾起翔(等)

2011-08-18 来源: 浏览量:
 
 
                 搜尽奇峰打草稿
 
    清新灵动的花鸟、艳丽脱俗的牡丹、兼具南秀北雄之美的山水……如果仅看作品,你会将作者想象成一位富有深厚艺术素养的江南人士,很难与面前这位神态平和从容、操一口天水方言的中年人联系起来。带着疑惑,笔者走近曹宝凌,听他讲述自己几十年的从艺之路。
 
    1959年出生的曹宝凌,和那个年代的许多人一样,家境贫穷,在饥饿中艰难成长。在那不堪回首的幼年时期,他却有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绘画。没有书本,他便以被面图案为临摹内容,上小学后,还负责为学校办黑板报。童年时期的信手涂鸦变成后来的有模有样,13岁那年,他的“作品”偶然被时在天水一中任教的画家张琮看到,在爱才识才的张琮做通了家长的工作后,曹宝凌进入了一中美工组,开始了正规的绘画学习。从水粉、水彩等基本功学起,三年中,在张琮等老师的悉心指点下,曹宝凌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16岁那年母亲病逝,沉重的家庭负担迫使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抉择——去礼县插队。
 
    艰苦的劳动之余,他仍坚持绘画练习,并开始将国画作为主攻方向。他用画笔将自己最真实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渲染于作品中。回城后,为维持生计,他做过泥瓦匠、木匠、厨师。1978年恢复高考后,张琮老师特意拿着复习资料劝他把握机会,手拿木匠工具的曹宝凌却让老师失望了,面对恩师痛心的责骂,曹宝凌暗下决心:我虽然无缘于高等教育,但我的作品水准一定不会因此而逊色!为了充实和丰富自己,他买来大量的书籍,经典文学名著、诗歌、艺术理论、佛教典籍,工作之余,手不释卷,博览群书使他拥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1983年在书画函授大学就读期间,他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有人说,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就会打开另一扇窗。1979年,他有幸结识了曾经在杭州美院师从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等大师学艺的书画家董晴野先生,并受到赏识,收为门徒。几年来的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曹宝凌在董老的严格督导与精心示范下,颇得“南方山水之蕴藉”,作品透露出“温润和雅”之气,于苍茫浓厚之外又添秀雅。
 
    此外,他在书法方面也获益匪浅,原本就有的“二王”基础上又师承董老书风,书法笔势峭拔、灵动形长,配合于绘画作品中,珠联璧合。后来,他又吸收了万惠民书法中的雄强茂密、造型奇特之风,掺入北魏、隶篆之风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曹宝凌说:“作画宜活,做人要实……用心作品,用心悟画,画则活,有生气;用笔机械地制作画,画则死,无生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作品,构思空灵,画面灵动,注重运用传统的绘画语言。相对于花鸟、人物,他更喜爱山水,他觉得奇峰秀水更能表达自己内心所思所想。
 
    几十年的刻苦自学,使曹宝凌诗、书、画三者兼擅。作品历年来在省内外大展中多次获奖。他说,自己从不因放弃上大学而遗憾,在社会这所“大学”中,自己学到的更多、更深刻。
 
    如今,曹宝凌经营着一家书画装裱店,全力支持儿女们在高等学府深造的他境况已不同往日,宽松的环境下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
 
    他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得到深化、提炼,以期能有所突破,有新成果。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