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安远古镇:寻迹安隐于岁月深处的北宋边城

2015-05-14 来源:兰州晨报 浏览量:

  哥特式风格的安远小学大门

  安远镇全貌

  散渡河与清溪河交汇

  安远镇是甘谷县北部山区第一大镇,古称柳城,是著名的历史古城,也是甘谷县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古镇。安远古城为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由杨文广所筑,时称安远寨,属秦州,旋又属通县,以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又称宋双城。

  现实的历史与传颂的传说使得安远镇在历史典籍、传说故事中频频出现

  五月初的一天,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见在天水甘谷县的老友杨岁虎在网上贴出了一段秦腔视频,顿时来了兴趣。询问他何来这闲情雅兴听起了秦腔?他便留言给我说,最近甘谷县安远镇的庙会快要开始了,今年请了省陇剧团来演出,要唱好几天呢!

  安远镇,我是熟悉的。5年前在天水甘谷县采访时,就曾去过。安远古镇曾经是北宋抗击西夏的前线。便让我不禁又想再次踏上东行的路途,再去看看那座如今隐匿的小镇。

  安远是天水市甘谷县北的一个古镇,位于清溪河与散渡河的交汇处,距县城17公里。北达通渭、宁夏,东连秦安、平凉,西通武山、陇西,南控甘谷、西和、礼县,四至有大路通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甘谷县的北大门。

  而历史上的安远不是一座镇,而是一座城中之城,古称柳城,又称宋双城。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北宋与西夏间形成了一条东北起自今陕西省神木县,西南至今甘肃省中部(今甘肃省定西市),蜿蜒周折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军事分界线。在这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北宋为了防御西夏的进攻和谋划进攻西夏,在西北地区构筑了近五百个关城寨堡,这些关城寨堡的分布可以说都是受当地地理条件和当时军事形势影响,安远寨的设立自然与北宋西夏的边境斗争息息相关。

  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置安远寨,因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安远,读之便可猜想名字的含义,“安其远方”定是希望边界安宁,永远平安之冀。安远古城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修筑的。这是当年秦州之西的一座大城,从安远镇今天使用的门牌号即可看到一个古代西陲边城的影子:北城村中街、大城村南堡子、大城村庄东等等。

  “安远”二字,足以证明它最初是处于战略防御位置的边疆。900多年前著名的筚篥(现在甘谷县城北四十公里散渡河旁,为今大庄乡杨家城子村一带)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按史书记载,1068年7月,西夏置保泰军于定西,图谋秦州。当时秦州在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治下,杨文广正是他的部下,以兴州防御使的官职任秦凤路副都总管(相当于省军区副司令员)。韩琦派他提兵西进筚篥城,杨文广看到士卒一路急行,口干舌燥,想到“望梅止渴”,就以筚篥城有泉喷珠鼓舞士气,他率部日行百里,夜抵筚篥城后,随即布置防御。

  黎明,西夏军至,兵拥筚篥城,宋军出城大破其军,追杀数千众。杨文广略取秦州筚篥,切断了西夏与岷山地区氐羌部落的联系。杨文广据筚篥堡后,一面加固城防工事,一面自鸡川砦(即冀川砦,今天水市)筑堡,北抵南谷,此后,古渭河东南数百里间皆成“内地”。

  早在杨文广筚篥城之战五十年前,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置安远寨,属秦州,旋又属通渭县。宋时的“军”、“城”、“寨”、“堡”是具有军事和行政双重职能的机构,既管军,又管民。安远距筚篥堡不足二十公里,杨文广攻取筚篥后,对安远这个两河环抱,西倚山,北靠川的战略要地,自会极为重视。

  “杨家将”在这里有了真正的蓝本,于是安远镇这个地理名词便在历史典籍、民间传说中频频出现。

  恰好杨岁虎在QQ上留言邀请,可以再一次来千年古镇感受一下庙会的热闹。说得我心痒痒,也想去看看。于是,我们便再一次踏上了前往安远的路。

  谁又能知道,千百年前,这片油菜花盛开的地方却是屯兵扎营的营寨

  如今的交通十分便捷,东出兰州行天定高速,就能直接到达甘谷县城。从县城出发,横贯甘谷的北山便一直在我们的身旁,沿着北山,有一条直达安远镇的道路,可是因道路翻修,我们便从连接县城与安远镇的永安村绕行。

  在甘谷三中的门口我们见到了老朋友杨岁虎。一番寒暄过后,我们便马不停蹄地再一次开启了安远古城的寻访之旅。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