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安远古镇:寻迹安隐于岁月深处的北宋边城

2015-05-14 来源:兰州晨报 浏览量:

  庙会唱大戏

  百年老民居

  香台山后土娘娘庙

  迎着冰冷的河风,看着太阳一点点地消失在河谷尽头,不禁感叹曾经这里金戈铁马、枪戟如林

  兵马厮杀,多少将士就安息在了这里,每每此时,人们也只有将情感寄托神灵来抚慰战争带来的伤痕。就在此刻,香台山成为了一座安放安远人灵魂的圣山。

  也许曾经能够抚慰人们心灵的祭祀活动、仪式,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演变,进而成为如今的庙会。

  后土娘娘庙里有一株200多年的古沙柳,树干早已腐朽前仆在地,但是树干的前端却深埋土里,生根发芽,重新长出,如今已亭亭如盖,花开满树。

  前方的大戏此刻已经唱完,站在香台山的“台子”上可以看见安远镇的全貌。安静的小城已经没有了当年肃杀的军事气息,只有此刻准备晚饭的炊烟和归家的人们。

  跟随着人们一起下山,重新又融入进了安远镇的城镇当中。

  在现存的老街之东,我们见到了建于1905年的安远小学大门,这是天水境内最早的具有现代教育色彩的小学。我们惊讶地发现,坐东朝西的安远小学校门是一座高大巍峨的哥特式建筑,白色大门呈拱形,肋状拱顶和飞拱营造出一种轻盈修长的飞天感,直刺苍穹的尖顶显示了西式宗教建筑的特点,而门柱内的砖雕石刻纹样长框又属明显的中国风格,显示出一种气韵的生动。长框中依稀可见绛红的笔画,但字迹已漫漶不清。杨岁虎说,这是当时外出求学工作的安远人,在接受了新式教育之后,回到安远修建的,这一建筑反映了上世纪初西学东渐、废除科举、实行新学的一些时代因素。这在当时僻居渭北的安远,竟能接纳这一陌生的事物,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

  在安远小学,曾经还有一块民国元老于右任题写的牌匾。可惜那块牌匾如今何处,内容为何早已不得而知了。

  除了风格独特的大门,安远小学的库房里还曾经保存有当年杨家将作战的头盔、铠甲和兵器。安远镇上有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安远小学读书时,都曾戴着这些头盔铠甲玩游戏。可惜如今,那些头盔铠甲早已融入了时代的熔炉,永远消失了。

  漫行在安远古镇的街道上,偶尔会看到几座木制的百年老屋,屋前的走廊还依然存在,只是已经没有了当年生意兴隆的商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穿行出古镇,来到镇子边缘,想要看看这里散度河与清溪河的交汇处。下行到河谷的底部,漫滩的鹅卵石堆积,从河谷巨大的山崖上,可以看到曾经水势之大冲刷过的痕迹。虽然现在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水势,可是河滩里面却没有再修建任何建筑,任由灌木丛生。要不是我们专门去寻找,当地的安远人也很少有到过河流交汇的地方。

  在河谷的深处,有一处三角形的沙渚,被交汇形成“Y”字形的两条河流包裹着。河水流淌得很安静,仿佛之前,它们就是同一条河流,只不过短暂分别,然后在这里又重新交汇在一起。

  站在河边,河风浩荡。我们同时承受的是来自于散渡河与清溪河两条河水带来的河风。迎着冰冷的河风,看着太阳一点点地消失在河谷尽头,不禁感叹曾经这里金戈铁马、枪戟如林,而如今安谧隐于大世,只有猎猎的河风还在诉说着曾经的过往。

  文/图 记者 刘小雷 周言文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