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寻碑记:西夏王朝在甘肃的雪泥鸿爪(组图)
西夏碑
西夏首领印
西夏双耳白瓷罐
西夏铜火炮
一个如昙花一现、如过往云烟的王朝,曾经创造了那么辉煌的文化。直到五百八十三年后,即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在武威城清应寺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人们的目光才重新投向那个曾被历史的尘土掩埋近600年的厚重的王朝……
文/图本报记者刘小雷周言文
成吉思汗临终前,怀着对西夏的刻骨仇恨,下了三道灭绝西夏的诏令:灭绝西夏王、西夏族人、西夏文化
近日在武威市采访时,市文物局局长王树华对记者说,离市区不远,有一个叫塔儿湾的地方,有西夏时期的遗存,想不想去看一看。
说到西夏时期的遗址,我立即想到了宁夏银川的西夏王陵,和拜寺口双塔。
五年前游走于塞上江南银川,钟情于那里的沙与水时,我曾踏访过贺兰县贺兰山的拜寺口,那是一个西夏时期的寺院遗址。除了两座历尽劫波的佛塔依然屹立外,拜寺口几乎沦为被世人遗忘的地方。当时,我向当地的朋友询问,曾经盛极一时的西夏皇家寺院,规模宏大的塔群,究竟遭遇了怎样的灾难,竟连遗迹都所剩寥寥?
他说,这与成吉思汗率军攻灭西夏王朝有关。
从120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率军进攻西夏算起,到1227年蒙古军第六次出征,前后经历22年,才彻底征服了西夏。相传就是在战争中,成吉思汗因身中党项人的毒箭,而致使西夏遭到了蒙古大军复仇性的摧毁式灭亡。
除了战争,关于西夏王朝的灭亡,还有天灾。1227年1月蒙古大军第六次出征西夏,当年6月,西夏京畿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史载:“地大震,宫室多坏,王城夜哭。”被蒙古军队围困达半年之久的中兴府,粮尽援绝,军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能力。当时的西夏君主走投无路,只得派遣使节告谕成吉思汗,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就是这次地震,将西夏推向了万劫不复的结局。
西夏末代君主投降蒙古后,成吉思汗病亡。为了防止局势生变,蒙古军队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西夏末主等杀死,并一举荡平中兴府。至此,建国189年的西夏王朝终被成吉思汗灭亡。
还有人将这场灾难的根源追溯到了西夏军队装备的神秘武器——瓷蒺藜。
西夏时,瓷蒺藜开始装备部队。瓷蒺藜由陶瓷烧制而成,比人的拳头略大,圆球形,表面全是钉刺,内装火药,点燃引线后,投掷到敌军中,爆炸杀伤敌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弹。在冷兵器时代,可以想见那种震撼力。
据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领铁骑最后一次进攻西夏时,西夏将士抛掷的瓷蒺藜在成吉思汗的战马附近爆炸,成吉思汗被掀下马,由此身罹重病,在撤军途中病逝。临终前,他怀着对西夏的刻骨仇恨,下了三道灭绝西夏的诏令:灭绝西夏王、西夏族人、西夏文化。公元1227年,西夏终为蒙古所灭。
我说,瓷蒺藜的实物从哪里可以看到呢?他笑着回答,如果要论西夏文物最富集的地区还是要属于你们甘肃的武威市了。不仅仅有瓷蒺藜,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管形火器——武威铜火炮,后被北宋名将王韶军队装备的“神臂弓”,宋朝士人最喜欢佩戴的“夏国剑”都能在武威市的西夏博物馆找到实物。
我有些汗颜。
后来在去过武威市的西夏博物馆之后,我才知道自清代以来,武威先后出土、收集、保存了大量的西夏珍贵文物,其中有的保存完整,被视为国宝,闻名中外;有的为国内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凉州大量西夏文物的出土及一些早期学术成果,为今天研究西夏文化、政治、经济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因为当时没有讲解人员,贪看西夏人制造的各种国之利器,却把另外一件更重要的实物忽略了,是什么呢?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