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寻碑记:西夏王朝在甘肃的雪泥鸿爪(组图)

2015-06-08 来源:兰州晨报 浏览量:
  

  西夏文的佛经

  杂木寺

  塔儿湾水母三娘洞

  武威市中心的南城门楼

  如此,这块记录西夏王朝历史的石碑,就成为了中外学者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的活“字典”。到今天为止,史学界一些专家还把这种文字及文献的研究称之为“一门绝学”。

  而从西夏疆域版图中,我们似乎可以揣测:西夏王朝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其领土多为沙漠戈壁。无论其人口还是经济实力都无法与宋辽相媲。然其之所以能与宋辽以及金相抗衡,且享国二百余载,其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西夏政权占据了物资富庶的河西走廊为其后方。

  在近200年的统治当中,西夏王朝的疆域版图也在一步步扩大, “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在最兴盛时辖二十二州,占有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方圆二万余里”。它先后与辽、北宋及金、南宋鼎足峙立;虽称臣于这些王朝,却始终严拒外力伸入其境内,保持实际的独立,而且武力强大,为宋、辽、金各国重视和畏惧。因其国土在宋、辽之西,故历史上称之为西夏。而凉州自此也成为了西夏王国的辅郡,史称“大夏开基,凉为辅郡”。

  千古美酒说西夏,西夏美酒数凉州。武威不仅仅是西夏的陪都,更是瓷都、酒都,甚至有可能是中国蒸馏白酒的发源地。

  据武威西夏文化研究所所长孙寿龄研究,“党项人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出征饮酒、狩猎饮酒、赏罚、盟誓、复仇都要饮酒,酒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消费品。1004年5月西夏攻占凉州后,大力发展农牧业,酿酒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并逐步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业。西夏酿酒业真正的繁荣是从凉州开始的。因此凉州是西夏‘酒都’”。

  在博物馆的一张西夏王朝疆域图上,我们还读懂了这样的信息。

  自从西夏统一河西之后,社会相对安定,右厢河西战事亦较少,加上河西地区自身亦耕亦牧的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历代开发的坚实基础,河西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成为西夏畜牧业和农业的后方基地。河西走廊依赖祁连山冰雪融水所形成的三条南北走向的内陆河流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的滋润,使得武威、张掖、敦煌三大绿洲“水草丰美,畜牧孳息”为西夏王朝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赖以生存的粮食、马匹、牛、羊、骆驼等军需和民用物资。正如清人顾祖禹所言:“宋时河西没于夏,夏以富强”,“夏得凉州,故能以其物力扰关中,大为宋患。”

  提及交通,河西走廊是难以抹去的。因为,河西走廊正处中西交通史的丝绸之路孔径地段。西夏控制河西走廊后,依然在西夏的对外贸易、军需物资转运、政令传达、内部交流等方面扮演着交通枢纽的角色。

  有着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使河西走廊成为了西夏王朝物资供给的大后方,是西夏制驭西蕃、回鹘、鞑靼等民族势力的战略要地,屏蔽灵兴京畿地区的西部门户。

  环顾四周,陈列的皆是武威地区出土的西夏文物,多以瓷器居多。各种形态的瓷器,大大小小,或残缺或完整;或为生活使用,或为战争、祭祀所用。可以看出,西夏时期作为陪都的武威,社会的富庶,百姓的安居。

  站在碑前,闭上眼睛,我们仿佛与这块西夏碑产生了感应,在我们的眼前,看到了党项人沙场征战的场景,也听到了他们在河西走廊上的纵马欢歌。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