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地方古代城堡遗址
此城为东汉建武六年(30)隗嚣所筑。城在清水县红堡西南牛头河西岸,依山居川而筑,呈四边形。
西汉末年在光武帝未立之时,陇上氐族士大夫隗嚣,被族人推举为领袖聚众起事于陇上,一时间兵马强盛,隗嚣自封为西州上将军割据陇西。东汉光武二年(26)光武帝刘秀赤眉军攻陇上,隗嚣与其将领杨广率兵阻击,大获全胜。建武六年(30)隗嚣叛汉称王,遣将王元据守陇山。为防御汉军入侵,屯兵在牛头山下,筑新城(今红堡西南,白驼河西有古城垣遗址处),城两侧峁顶筑二坞,公孙述初令于此。因新城在原清水县治旧城之西,故谓之清水西城。新城建好,清水县治由旧城迁入西城。
建武八年(32)闰四月,隗嚣携妻带子奔西城从杨广。是年九月杨广死,葬西城北山。当月汉军攻入陇上,汉将吴汉、岑彭围西城,以缣缦盛沙塞河,水灌西城东门,城塌,隗嚣携妻子奔冀(今甘谷),西城永废。清水县治由西城迁回旧城。
隗嚣携妻子奔西城,为史载。然隗嚣所奔之西城是否当为此地,尚待考证。今白驼河,古称盛沙水,或可证汉时盛沙塞河、水灌西城故事,亦未可知。清水新城
新城即今清水县城。清水地处古陇坂,俗称关山。《三秦记》有“其坂九回,七日得越;上有清泉,四注而下”故以“清泉四注”而得清水之名。
其先有旧城,西汉末县治迁西城,刘秀攻隗嚣于陇上。灌水废西城。县治复移旧城。三国魏司马懿曾复筑旧城拒蜀。唐开元22年(734)大地震,旧城废,县治暂移西江(牛头河)南岸,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秦州经略使曹玮在“小陇山”(盘龙山),笔架峰之阴,西江南岸即旧城南三里筑清水新城,沿用清水城名。
清水城南靠山原,北临河水,地带狭长,故城垣为长方形,夯土版筑而成,东西长800米,南北宽450米,东西正街一条。自1955年后,逐年拆除,现仅存东南向夯土城垣长380米。原设有东、西二门;东门“安居”、西门“乐业”。明弘治万历年间增筑东、西二关城。东城门上加“古上卦”,西门加“明静门”之匾,崇祯年间,于城西南角之山城原筑永清堡,为县城屏障。1955年拆东城门档时,梁上有宋平太粉国二年筑城的工匠等人员的记载木匾。
清水城自北宋建成至今千余年。南宋建炎3年(1129)金人掠秦、陇,清水城陷于金,另置冶坊县。元至元17年(1280)冶坊县省入清水县。
明崇祯年间,于城西南山城原上筑永清堡,为县城屏障。冶坊城
城在清水县黄门乡王店村北120米处。“冶坊”是因宋初此地没小型冶铜作坊而得名。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人掠秦陇,清水城陷于金,南宋将领吴玠、吴璘兄弟在此易冶坊初步寨为冶坊县,与占据清水县(属金)的金人对峙。元代至元17(1280)省入清水县。古城依山取势,临河而筑,在后河南岸。城东门外有王姓开设店铺;繁衍成村,遂名王店。宣化岗拱北遗址宣化岗拱北遗址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西北10里的渣湾村内。1987年文物普查中曾作调查,1988年6月17日张家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北山教派的圣地。清代光绪年间始建拱北,取名宣化岗拱北,其阿文原意为圆顶建筑物、盛行于阿拉伯。在中国主指门宦教主墓地或修道处和建筑物。宣化岗拱北葬有大教主马化龙、马元章、马元超等人遗骨。占地20余亩,建筑物精雕细琢,宽敞明亮,有客人眷属住地,讲经传教厅室和教主坟家。其岗居高临下,地势轩昂。后河湾、巍峨关山,一望无余。
19世纪20年代,中华民国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仁经其地赋诗赞云:振臂一呼此磬缰,河山耕收势优强;早知骑射雄西北,今见威仪视帝王。万户蒸腾风又雨,一川填咽海还桑;天下地变真闲事,金碧参差宣化岗。1930年前后,吉鸿昌驻守天水时,曾为宣化岗题赠“仁德风雨”之匾。1939年冯玉祥题赠“述祖穆圣”之匾。1941年元旦崇喜题赠“兴教建国”之匾。
宣化岗拱北建筑,“文化革大命”中全毁,现仅存遗址和马光烈(马元章)、马光(马元超)二教主的神道碑及墓碑。杨家城子(筚篥城、甘谷堡)
甘谷县大庄乡有杨家城子,传为九百多年前大宋与西夏王朝征战之前沿。北宋英宗年间,西夏李谅祚南犯,兵略筚篥(今杨家城子),劫生户西徙,陇上地空百里。知秦州马仲甫奏请筑城屯兵,充军实,省粮运,以防西夏。秦凤路副都总管韩琦向朝廷奏准以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杨文广知秦州以督其事。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七月,杨文广筑大甘谷口砦,名筚篥城。
是时西夏置保泰军于定西,图秦州。杨文广提兵西进时,以筚篥城有泉喷珠鼓诱士卒,日行百里,夜抵筚篥城后,随即布置防御。黎明,西夏军至,兵拥筚篥城,宋军出城大破其军,追杀数千众。西夏军逃遁时留书曰:“当白国主,以数万精骑逐汝。”杨文广遂筑鸡川堡以为联防,宋神宗下诏褒奖,钦赐“甘谷堡”之名。《宋史》载筚篥城事甚细。
甘谷尚有安远古城,传为杨文广屯兵积谷之地,至今有校场坡、演武亭地名。安远者,安其远方。安远城南十余里有香台山,山巅有大冢,俗称“六郎峰”,民间指为杨六郎衣冠冢。
民间流传剧目中“杨家将”之六郎称杨延景,然《宋史》言“杨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记杨业“有子延朗、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独无延景之名。
今甘谷杨家城子多为杨姓,村人自称为“杨家将”之后。
(秦仁 吴砦城)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