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寿山:《山海经》上的魅影和西汉水文明之根(图)
毛惠民解释说,眼前的这座寺院是1989年才重建的仿古建筑,但它的历史却是相当漫长。按照《秦州县志》的记载:慧福寺最早修建于北魏登国元年(公元386年),后历尽沧桑,近代建于民国二十八年,原本残缺不全的寺庙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毁。为弘扬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后来又重建了。
寺院是新修,但几重院落下来的观瞻,却让人可以想像它往昔的格局:门楼高约十米,左为钟楼,右是鼓楼,两边楼上,八卦悬顶,四角翘起,相互对称,山门两柱,描龙绣凤,彩绘金饰,横跨在两门楼中间。
踏阶而入,来到西殿,进深两间三椽,殿内正面塑有开口常笑、大肚能容的弥勒佛祖,背面站立玉貌金甲的护法韦陀。
从西殿穿过塔炉四立的庭院,便来到正殿,它坐东面西,面阔三间,通高七米单檐歇屋顶,上布灰筒板瓦,正脊两端各安一条龙吻,二龙怒目卷尾,张口吞脊,活龙活现。
这时,毛惠民的脚步却停了下来,因为擅长书法的他看到了正殿大门上悬挂的一块大木匾,上书“三江镇岳”四字。他对这四个“字大如斗”的字评价是结构用笔在隶楷之间,既有隶书笔力刚劲、造型峻峭、风格质朴、运腕有力的特点,又有楷书苍老凝重、纵横敏秀、刚如曲铁、艳若春云的气质,墨入板内,翩若惊鸿,宛似游龙,体势连绵飞动,笔意奔放热烈。
据说寺内藏有古佛四尊:一尊为唐代“指天指地”铜佛像,一尊为西魏时期石雕佛像,一尊为明代的佛像,一尊为清代的佛像,均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此行可惜没有见到。
在寺院的石阶上,我看到镌刻的“嶓冢岛浪”小字,这显然是说站在齐寿山顶,就如同登顶处孤岛,可以看到四周的山峦像波浪般起伏不定,毛惠民说,其动静之间所蕴藏的审美趣味足可与“麦积烟雨”等量而观。
除了“嶓冢岛浪”之外,“崦嵫日落”的景像也赢得历代文人骚客咏叹不已。
屈原的诗句:“吾令羲河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史记》中有“日出东南隅,日落崦嵫山”的描写,都可以看出由于古人对崦嵫山是近乎膜拜的程度,他们对地理认识有限,加之交通工具落后,就以为崦嵫山是日落入处之山,所以自古以来崦嵫日落也为时人所重。想想看:每当日薄西天,彩霞映天时,放眼望去,落日斜挂于山巅之上,在晚霞的映衬下慢慢下沉,犹如火球入海,彤云燃烧;仿佛佳丽出闺,红纱遮面。最后夕阳如蚕吞桑叶般徐徐落于崦嵫山下,茫茫天际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难怪看到的人会生出天地无穷,人生须臾的感慨。
3 需要多大的人工和耐心,才能让这样一座山岭重新披上绿装?
齐寿山海拔只有1951米,在雄伟的秦岭山系中,既没有参天的古木,也没有险峻的峰峦,但它在人文层面的价值与诸多名山相比,不遑多让。
自古以来,《纬书》、《山海经》、《尚书、禹贡》、《水经注》和近代的《甘肃通志》、《天水县志》、《秦州志》等史志都有记载。不仅留下东汉人班固、郑玄、桑钦及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等著名学者的足迹,也留下了清人胡缵宗等多位名人的翰墨。
再读读这样的诗句: “瀼瀼天水,江河攸同。羲台洪露,轩谷流虹。有禾千亩,种秸芃芃。尧天春雨,舜日南风。”(明·胡缵宗);“轩辕邱外月苍苍,天水湖边芳草香。此地关河连陇蜀,谁言风俗杂氐羌。”(清·王熙)
王若冰当年考察大秦岭,就是从崦嵫山出发的,他在书中这样描写他在崦嵫山上的感触:“崦嵫山被更加高峻的山岭淹没的那一刻,我的意识里涌现出的,是矗立在秦岭上面的一座又一座充满雄性力量的高山峻岭。顺着这奔腾如巨浪的山岭一路望过去,我看见了蓝田、仰韶、大地湾、半坡村,看见了秦汉、盛唐、荆楚、巴蜀,我还看见了伏羲、女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禹、老子……”
在齐寿山上,毛惠民向我指点了齐寿山自然风光的诸多妙处,比如北坡有一山岭,峰耸仞立,名葩佳卉,百鸟啁啾,奇峰竞秀。相传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在山岭迎着清风吹箫,箫声宛转悠扬,引来了彩霞中的凤凰,吹箫引凤的佳话流传至今,故名凤凰岭。
在齐寿山南边有一崖,叫落蟒崖。相传龙宫三太子为救天下苍生,用瑶池之水普降甘霖,触犯了天条,他被削去鳞甲、砍掉龙角后变成了一条白蟒,被天兵天将用广成子的翻天印打落到齐寿山南边的悬崖上,人们为了怀念他,称此崖为落蟒崖。
而齐寿山北麓有一山峰,昂似苍穹,秀峰突起,壁立千仞,两肋之间,下挹双流,形如巨龟。相传唐僧玄奘夜阻天水,千年巨龟驮渡托佛的神话就发生在这里,因老龟负气将唐僧师徒连人带经抛于水中,触犯佛法,如来佛祖命护法金刚将老龟压到岳镇三江的嶓冢山(齐寿山)下,以示严惩,故此峰为龟峰。
这些饱含普通百姓爱与憎的民间故事让人不由得会心一笑。
尽管齐寿山满山都覆盖着茂密的林草,但明显都为人工种植。需要多大的人工和耐心才能让这样一座山岭重新披上绿装?
来自齐寿乡政府的一组数字让人感到震撼:全乡累计退耕还林面积达到4526.5亩,荒山造林面积14893亩,使全乡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不断优化,境内的齐寿山是国家长防林重点保护单位,以落叶松、黄松、油松为主的生态林面积达到14000亩,而人们只在古籍中索隐探微的名山终于俏生生地站在游人跟前,成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的理想景区”。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