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莲花台:一山一水一古道,秦始皇西巡祭天路

2015-10-17 来源:兰州晨报 浏览量:

  那么,成为西部第一座祭祀“炎黄二帝”的神坛上、下畤究竟在哪里呢?没错,就在今天的华亭县。

  吴阳武畤,吴即吴山,也是现今关山南段最高峰海拔2748米的五台山。吴阳即今五台山之阳的莲花台。

  所以,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第二年,即使是政务繁忙,百废待兴之际,他毅然选择西出咸阳,北上巡视边防,又沿着陇山东麓,踏进一条神秘艰险的山路,来到莲花台祭祀炎、黄二帝,报答先祖恩德。

  由此,在华亭立下秦始皇的雕像也就顺理成章了。

  就连始皇帝都不辞劳苦要亲临莲花台祭天,那么我们也必须去一睹关山深处,莲花台的真容。

  山路艰险,修路且路途遥远,于是我们特意选择了在第二天的一大早进山。

  暴雨过后的关山,迎来了灿烂的太阳。在山门口,穿过红漆的牌坊,是块块方砖铺就的秦始皇祭天广场,在广场的正中央,就赫然立着一尊双手相扶,祭拜天地的气宇轩昂的秦始皇雕像,在塑像正前方是六根巨型石柱,代表着被秦国统一的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始皇帝的身后则是茫茫群山叠嶂。

  天地之间,唯我独尊。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威,在日出的光辉里,展露无遗。

  穿过秦始皇祭天广场,顺着山谷我们就真正进入了关山,开始重走当年秦始皇莲花台祭天之路。

  从广场到莲花台,有40公里的山路,虽说路程不长,但是我们却用了将近6、7个小时才到了通往莲花台的三岔路口。

  曾经帝王们祭祀的神圣禁地,如今寻常的百姓也可登顶,延续着千年以来不断的香火

  山大沟深,荒无人烟。途经的一些村庄,早已稀稀拉拉,破损不堪。偶然在较为平坦的山坡,还能看到类似于秦人遗风的简陋的茅草小屋。当然,这些房屋也没有人居住,只有偶尔进山采药的农民才会借宿一晚。

  越走进峡谷深处,便没有了正规的公路,只有仅容一车单向通行的便道在山梁上,在山腰间蜿蜒。

  在到达三岔路口之前,我们已经不记得绕过了多少道弯,翻过了多少座山头,只记得我们一路穿行在原始森林之中,手机没有信号,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而路的两旁,是漫山遍野的红桦林,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蘑菇。

  山路泥泞,又加之暴雨刚过,在积水稀泥的路面,我们的采访车努力地压出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这让记者想到了唐代诗人骆宾王曾遥望陇山,写下“陇坂高无际”的诗句。

  进山之前,我们探听过,这条山路现在正在维修,有可能在三岔路口就有路段车辆无法通行,剩余的18公里路需要我们徒步进入。

  我们一行人马徒步进山。

  越靠近莲花台,景色就越独特。之前还是北方巍峨山脉的雄壮,在进入莲花台之后,便成为了另一番光景。

  山谷寂寥无人,一派南方秀山秀水的景象。山泉水在脚边欢快流淌的声音响彻了山谷,脚步走过,会惊起几只漂亮的野鸡从旁边快速地踱步而去。

  黄土之山变成了嶙峋石山。座座山峰由尖顶变成了巨大的好似石墙的屏障,人行走在山中,便被森林都淹没了。顺着山泉水,来到莲花台的山脚下,从这儿开始,便没有路了。我们只能根据前人一步一步踩出来的小道摸索着前行,在这一路,几乎处处都是小瀑布,遇到泉水横在脚下,便只能仔细勘察寻找一处水流较小且平缓的地方,小心翼翼地踩着石头过河。

  趟过山泉,跨过断裂的小桥,一地一地的野蘑菇,在枯朽的树干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木灵芝。最后,可以上山的石板路出现在眼前,厚厚的青苔盖满石阶,湿而滑,我们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上了山。

  终于,我们到达了山顶。当记者因为拍照加之湿滑的石阶而落在队伍最后气喘嘘嘘时,就看到同行的朋友一路欢呼,手指向前方。

  那个方向,一定就是莲花台了。

  相传,在关山的深处,有一块飞来石,体积巨大,形似盛开的莲花。曾有仙家道长在此修炼成仙,因而这块石头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比女娲娘娘补天遗落的补天石还要灵验。

  当年秦始皇舟车劳顿,就是为了要来这里,在莲花台祭祀上天,恩德祖先,昭告天下自己顺应天意一统中国,成为了始皇帝。

  在莲花台的附近,巨大的山崖之间有一石眼。石眼中经年不断地流淌出清澈的山泉,炎夏冰凉清透,寒冬长流不冻。取饮而水面不减,回倒则水面不增。实为神奇,因而名曰“神泉”。

  如今的莲花台,青松翠柏密布,尽管屹立关山深处,但是不妨碍百姓前来上香祭祀。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