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乡史话(一)
风俗习惯
第一节
1衣着
清代、民国时,衣着靠自织自缝的土布,颜色由集镇染布作坊染成蓝色,有的是自己在青泥坑里用污水黑泥染成黑布。一些特穷的人把土布在染坊败水缸里一染,名曰“瓦色”,夏为单衣,冬天棉衣,不穿襟衣,不套罩衫,更不见毛衣、丝衣。富裕人家就有夹衣、褂子、袍子、衫子。有穿绸缎的,仍是极少数,妇女首饰铜制的多,银子的少,金子的就更少了。
.金戒指、已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有穿补丁的衣服,男女老少穿着新鲜华美,老妪仍穿着蓝衣服。
2饮食
境内农民饮食习惯大致相同,早晨8、9点钟吃早餐,名曰:吃干粮。由个别远干活者天明就吃,中午饭叫午饭,必须做好,吃好,晚饭叫晌午(膴)或称作“黑饭”。内容多少、质量高低按家境生活标准互不相同。解放前一般人家以高粱面为主,糜、谷、豆面为副,白面馍都和着糜、谷、豆面、净麦面馍、饭都很少吃,除病人、亲朋、贵客是不会这样做的,讲究的“醋面饭”、膘碗(大肉片膘在饭或菜上)是过节、生日、待客的佳肴。大都酸菜浆水饭、汤、小米粥、大米是吃不到的。
1978年后,物质丰富,农民生活普遍提高,精白面馍,白面饭、杂粮很少吃,“鸡蛋臊面”家常面。干粮、黑饭炒菜下。搅团、国鲰妇女爱吃。荞面、小米待客用,杂粮喂猪、鸡、,少数人家隔三差五由宴席,红白干事都是“十全或13件,四盘子、八大碗都已经淘汰。
3、住宿
清代、民国时期,境内农民住宿非常简陋,大多数是土木结构的“挑檐房”,用砖的很少。有些穷人连炕眼门、灶火门的四片砖都没有,个别富裕户虽是升斗柱子,但下面只放三层或五层砖,大门才放七层砖,有的穷人家住窑洞。有的有房无瓦。
4
境内渭河阻道平时无桥,山沟纵横、大都是羊肠小道。很没有车辆,只有步行,个别人骑马压骡。达官贵人坐轿,乘“滑竿”(竹制可坐科睡的交通工具,娶新媳妇也坐四人抬花轿。
80年代后,村路四通八达,大汽车运货,小汽车坐人、摩托车、自行车奔跑,赶集、转亲友不远的路都搭汽车,骑摩托车而去,方便极了。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