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重彩写藏魂——画家王骁勇

2011-04-29 来源: 浏览量:
 陶元德先生不仅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有所成就,在艺术上也有所追求。绘画的技法练习,要求天赋与勤奋合二为一,对书画艺术悟性过人的他,在我市书画界素以勤奋而著称。作为一名非专职画家,他只有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进行艺术创作,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他便提笔凝神,与艺术做着心灵的交流。有段时间,家在麦积区而他在市上工作,每周只回家两次,其余时间全被他挤出来作画。就连过年过节的喜庆日子,他也只是简单料理一下家中之事,又匆匆躲进画室埋头于案前细细思索,沉浸于艺术的世界里去了。许多市内知名书画家都被他刻苦习艺的精神所感动,书画家董晴野先生称赞他:“古之学艺者,世人常以痴字讥之,痴之者,艺之迷也。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强。而元德先生其为痴于艺而精于技者也。痴之者,酷嗜之极也;迷之者,艺之难解也。先生于十多年间,痴之既深,遂能持之以恒;迷之既久,终能云开雾散,以窥其艺术之奥也。”
事业与艺术均有所就,可谓人生一大幸事。陶元德先生觉得,在绘画中最能反映画家的处世态度,即寓人品与画品之间。面对大家的赞誉,他始终谦和以待,虽然自己作品有独到之处,但并不觉得可为人师,而是时常向书画名家学习,与我市书画界同行交流互补。每当有人向他求画,他总是一一应允,从不推却。有一次春节前乘出租车去单位,司机听说去建新饭店,便向他提起人事局长擅画葡萄,陶微笑,说我就是,司机半信半疑,向他求画,他约好初八来取。初八那天,司机前来取画,他让司机先拿,再让其他亲朋挑选。在他心里,凡是喜爱自己作品的人,是不分亲疏远近的。他待人诚恳,颇有君子之风,在同事与书画界中颇有口碑。
调任市政协工作后,相对适宜的工作环境让陶元德先生的绘画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佳作不断。今年57岁的陶元德先生觉得,书画是自己人生的最大乐趣,对自己而言,追求书画艺术既怡养性情,又陶冶情操,是在繁忙公务之余最好的养生之道。最近他准备将自己历年所绘精品出一本画集,作为自己从艺多年的总结与展望,同时也期待该书对其他公务员能产生良好的启发与鼓励。正是:“我对葡萄最有情,千墨万水写不停,世间多少酸甜事,尽在尺幅画图中。”
 
 
 
 
 
 
 
 
 
 
 
 
 
 
 
搜尽奇峰打草稿
——画家曹宝凌
 
 
清新灵动的花鸟、艳丽脱俗的牡丹、兼具南秀北雄之美的山水……如果仅看作品,你会将作者想象成一位富有深厚艺术素养的江南人士,很难与面前这位神态平和从容、操一口天水方言的中年人联系起来。带着疑惑,笔者走近曹宝凌,听他讲述自己几十年的从艺之路。
1959年出生的曹宝凌,和那个年代的许多人一样,家境贫穷,在饥饿中艰难成长。在那不堪回首的幼年时期,他却有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绘画。没有书本,他便以被面图案为临摹内容,上小学后,还负责为学校办黑板报。童年时期的信手涂鸦变成后来的有模有样,13岁那年,他的“作品”偶然被时在天水一中任教的画家张琮看到,在爱才识才的张琮做通了家长的工作后,曹宝凌进入了一中美工组,开始了正规的绘画学习。从水粉、水彩等基本功学起,三年中,在张琮等老师的悉心指点下,曹宝凌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16岁那年母亲病逝,沉重的家庭负担迫使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抉择——去礼县插队。
 艰苦的劳动之余,他仍坚持绘画练习,并开始将国画作为主攻方向。他用画笔将自己最真实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渲染于作品中。回城后,为维持生计,他做过泥瓦匠、木匠、厨师。1978年恢复高考后,张琮老师特意拿着复习资料劝他把握机会,手拿木匠工具的曹宝凌却让老师失望了,面对恩师痛心的责骂,曹宝凌暗下决心:我虽然无缘于高等教育,但我的作品水准一定不会因此而逊色!为了充实和丰富自己,他买来大量的书籍,经典文学名著、诗歌、艺术理论、佛教典籍,工作之余,手不释卷,博览群书使他拥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1983年在书画函授大学就读期间,他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有人说,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就会打开另一扇窗。1979年,他有幸结识了曾经在杭州美院师从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等大师学艺的书画家董晴野先生,并受到赏识,收为门徒。几年来的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曹宝凌在董老的严格督导与精心示范下,颇得“南方山水之蕴藉”,作品透露出“温润和雅”之气,于苍茫浓厚之外又添秀雅。
此外,他在书法方面也获益匪浅,原本就有的“二王”基础上又师承董老书风,书法笔势峭拔、灵动形长,配合于绘画作品中,珠联璧合。后来,他又吸收了万惠民书法中的雄强茂密、造型奇特之风,掺入北魏、隶篆之风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曹宝凌说:“作画宜活,做人要实……用心作品,用心悟画,画则活,有生气;用笔机械地制作画,画则死,无生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作品,构思空灵,画面灵动,注重运用传统的绘画语言。相对于花鸟、人物,他更喜爱山水,他觉得奇峰秀水更能表达自己内心所思所想。
几十年的刻苦自学,使曹宝凌诗、书、画三者兼擅。作品历年来在省内外大展中多次获奖。他说,自己从不因放弃上大学而遗憾,在社会这所“大学”中,自己学到的更多、更深刻。
 
如今,曹宝凌经营着一家书画装裱店,全力支持儿女们在高等学府深造的他境况已不同往日,宽松的环境下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
他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得到深化、提炼,以期能有所突破,有新成果。
 
 
 
 
 
 
 
 
 
 
 
 
 
 
 
 
 
 
 
 
 
 
 
功夫深处渐天然
——画家颉平海
 
 
叩开颉平海位于步行街的住所,客厅内一张大幅牡丹图映入眼帘,既雍容华贵,又生机勃勃,使身处严冬的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盎然的春意。作品的主人——已届古稀之年的颉平海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不见丝毫老态,操一口浓重的甘谷乡音,颉老与我们娓娓而谈......
出生于甘谷乡村的颉平海,自幼便喜爱绘画,孩童时常拿根小棍在土墙上、地上画着脑子里想象的“图画”。幼小的心灵中对绘画艺术的喜爱已渐渐萌芽并破土而出,伴随他一天天长大。渭河流经他生长的村庄,日出时,他常常站在自家的院子里看河水穿峡谷东流而去。听大人说,渭水的下游是秦州,再往下还有关中平原,他便憧憬着亲自去看一看渭河流过的地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绘画的痴迷给了他无穷的动力,他埋头苦学,终于在1959年考入西北师大美术系,理想的实现使他曾为此激动雀跃,好学上进的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绘画专业知识,并勤学苦练以期有所提高,他利用星期天独自一人在教室里习画,这一练便是一天。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Copyright © 2000 - 2020 0938net.com

版权所有 天水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