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皇故里散记》 作者:杜恭

2010-12-27 来源: 浏览量:

 

第一编 弘扬伏羲文化,再创辉煌

第一章 伏羲文化源于静宁成纪

成纪,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详地,是中国文化学术思想之源流。《遁甲开山图》云:“伏羲生成纪,徙陈仓”。这是最早记载伏羲生于成纪的典籍。古人类的繁衍生息,皆以水为依傍。伏羲生成纪,依靠发源于渭源的成纪水(今治平河)安家立业。圣母华胥氏率氏族沿渭河西上进入成纪河落脚于小坑川(今治平川)而生伏羲。伏                                                                                              羲生来有圣德,在这片山谷盆地,依靠温润气候,肥沃土地,丰富物产等优越的自然条件,网罟猎牧,拓田农耕,繁衍生息。后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壮大,开始向渭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开拓进取。徙陈仓(宝鸡),定都陈(淮阳),东至山东渤海,南到云南贵州,使生根发详于静宁成纪的伏羲文化传播全国。  

伏羲观法天地的自然科学,是中国文化之源。《易经·系辞》说:“包羲氏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说的伏羲观法天地 、鸟兽、自然而创作八卦的情况,就是“原始观察自然的基本科学,”而原始观法天地之人,就是伏羲氏。伏羲生于静宁成纪无疑。因此说,伏羲文化之“根”在静宁成纪,静宁成纪是华夏文化之渊源。

伏羲文化,距今六七千年,是华夏文明之根,而华夏文明之根,生根发苗于西北黄土高原——静宁成纪。号称当代通人南怀瑾先生说:“中华民族文化,先由西北高原开始,逐渐向黄河下游发展,到了三代以下,便形成中原文化,这一系列的老祖宗,大致都上推自伏羲画卦做开始,以黄帝轩辕为中心,终以文王演绎八卦的《易经》哲学,奠定自伏羲经黄帝,至于文王一系的学术思想,发源于西北高原,展开于黄河流域中心地区的文化。”即《易学》学系的文化学术。

伏羲观法天地的自然科学与远古道家神仙思想融合为后来的道教思想。因之,伏羲观察自然的科学,成为道家思想的渊源,伏羲因之被道家奉为天皇之神,道家所尊奉的阴阳八卦、无极、太极之原理,皆从伏羲而来。“中国上古文化一统于道”,乃原始观察自然科学与信仰天人一贯的宗教哲学混合一体的文化,即中国上右文化。

据新华社二〇〇二年十月二十一日报导:大地湾考古,有六项中国之最,追向华夏文明之源。这六项中国之最,即:1有中国最早的旱农作物标本; 2中国最早的彩陶,踞今约八千年;3彩陶上符号,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4是中国最早宫殿式建筑;5是中国最早“混凝土”地面;6是中国最早的绘画。这六项中国之最,足以说明西北高原是中国文化之源。(见2003年8月18日《平凉日报》茹坚一文“当代通人南怀瑾追溯中国文化学术思想之源流”)

静宁成纪,是羲皇故里。古时,静宁寓于成纪;今朝,成纪隶属静宁。作为成纪故地的静宁,有着蕴涵深厚的文化层,它既是中华人民的共同遗产,更是静宁人民独有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一博大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使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静宁、成为一个崇文尚武,耕读立业之乡,也正是由于崇文尚武,耕读文化之启迪,才凝结成一种自强不息,勤奋上进的龙马精神,由于这种精神力量的激励,才在这块贫瘠的黄土高原,诞生了一代又一代彪炳史册,名垂千古的优秀人物。如秦大将李信,汉“飞将军”李广,称雄西凉的李暠 ,风流北朝的李陵、李暠子孙,开创盛唐的李渊父子等。故成纪又是李氏发祥圣地,是李氏崛起百代,独步千年的新起点,成纪光耀天下,郡望神州。

成纪文化,即伏羲文化,是一种博大丰厚的宝藏,也是极待发掘的文化遗产。发掘、弘扬成纪文化,是羲皇故里45万儿女责无旁贷的职责。

伏羲生于斯,成纪始于此,是千古定论。但过去成纪人对光辉灿烂的成纪文化,是一种蒙昧认识,麻木态度,这是因为昔日成纪人多灾多难,衣不敝体,食不裹腹,世世代代困于生计的无奈,而今的觉醒,是在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裕了,正在奔小康,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需要精神文明同步。时代要求弘扬成纪文化,兴教治县,科教治穷,治愚致富。也是海外华侨、国内儿女“寻根”热潮在成纪故地激起的回浪。

成纪优秀儿女,在静宁党政领导下,启动宣传、考证机构,宣扬成纪文化,发掘成纪文化。已有王知三、高世祥、魏柏树、王科社、张占社等人,整理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反映成纪地域文化特色的书籍,是研究成纪文化不可多得的资料。这些地方特色浓郁,内容丰富的作品的出现,为弘扬成纪文化无疑是锦上添花。今日成纪儿女,在弘扬成纪文化的良好氛围中,集中精力干实事,搞建设。建设家园,建设成纪小学,成纪中学,成纪商业街,还营建融怀古祭祖、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风格高雅,气势宏伟的建筑群——成纪文化城,同时在伏羲故里静宁,承办了全国的“伏羲文化暨华夏民俗文化前景展望研讨会”。凡此种种举措都在弘扬成纪文化,提高静宁知名度,在推动成纪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质上是成纪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体现,是成纪人生生不息的发展意识的延续,是成纪人顽强拼搏精神的凝聚。

伏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兼容。如伏羲八卦,是无字天书、举世国宝、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在六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兴时衰,却依然默默无闻地为华夏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伏羲八卦,是有宝贵的科学价值,其内容包罗万象,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治国到百姓做人,涉及范围极广,今日在世界上享有“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的美称。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说:“八卦易理是生命的学问,是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它 “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是预测科学,是决策科学”,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到自己最需要的思想营养和科学启迪,获取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章           成纪文化城简介

静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我国史籍中记载的古成纪所在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也是“华夏民族“、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养育了李广、隗嚣、吴璘、吴玠、刘琦等众多英雄人物。

《史记》记载:汉文帝十五年,“黄龙见于成纪。”《水经注》最早明确记载了成纪县的地理位置。《旧唐书、地理志》亦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两汉、三国时期的成纪县城,就在今静宁界。复旦大学地理研究所编辑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中简要记述:“成纪县西汉置,治所在甘肃静宁西南。”近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故城遗址发现的大量秦汉时期的文物,充分证明故城就是汉代的成纪县城。甘肃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三年确定古成纪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搞好古城纪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是静宁四十五万儿女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使命。为此,县委、县政府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一九九七年开始,在县城中心修建融怀古祭祖、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成纪文化城”。成纪文化城的建设,既作为历史传统教育基地,也是文化品位较高、建筑风格高雅的旅游景点。为搞好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已由中国工程设计师左国保等专家,经过实地勘察、研究后精心绘制了“成纪文化城”建设蓝图。

文化城规划面积六十六亩,建筑面积十八万平方米,设计资金为六百—八百万元。整体建筑群由四馆(伏羲纪念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院(成纪文化研究院、成纪画院、成纪文物名特产陈列院)一坛(八卦坛)一局(文化局)组成。文化城总体设计,以二十六米高度的伏羲纪念馆为主体工程。城内还有廊阁、碑刻、楼台厅榭、草坪花园,池水拱桥相映。工程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为四馆一局;二期为三院一坛;三期为其它后续工程和绿化工程,整体设计为汉代建筑风格,紧密结合古成纪地方特色,风格高雅、气势宏伟,旅游、文化含量较高。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