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皇故里散记》 作者:杜恭

2010-12-27 来源: 浏览量:

 

继大地湾文化而后起的是仰韶——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早期出现以广场为中心,房址呈扇状分布,周围环以壕沟的原始村落;到马家窑文化出现了密集型的原始聚落。彩陶艺术在这个较长的阶段中得到逐步发展,最终达到鼎盛。静宁出土了许多绚丽夺目的彩陶,其中不乏艺术珍品,如石岭下类型禾纹曲腹彩陶盆,上腹以黑彩绘连续禾纹间一棵松树,禾纹是最早的稷神的形象,松树是社神的化身,寓意极其深刻。马家窑类型重圈纹耳尖底瓶、旋涡纹双耳彩陶瓶、旋涡纹彩陶罐,线条自然流畅,纹饰精美繁缛,流动的韵律表达出先民们对水资源的特殊认识和感情,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常山下层文化在静宁广为分布。这种文化带有仰韵——马家窑文化遗风,属于向齐文化过渡时期的遗存,陶器以泥质橙黄陶为主,常见篮纹、绳纹、附加堆纹等装饰,器形主要有盆、碗、侈口罐、单耳罐、双耳罐,瓮等。

三、齐家七宝,昆山遗珍

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性的一支考古学文化。静宁的齐家文化遗址十分普遍,其特点是分布位置相对较高,甚至可达山顶。

齐家文化的生产工具常见的有石斧、石刀、石镰、石锛和骨铲等。与仰韶__马家窑、常山下层等文化所不同的是,齐家文化大量选用硬度较高的玉料来制作工具,玉铲、玉锛、玉钺、玉凿等小巧精致,器型规整,通体磨光,刀口锋利。李店乡店子村出土的青绿玉铲为和田玉,色呈碧绿,体为薄长方形,下端双面弧刃上有使用痕迹,近顶端单面钻三孔。贾河乡王家坪出土的玉钺为鸳鸯玉,双面弧刃上也有使用痕迹,中上部双面对钻一孔。这两件工具均磨制精细,边棱规整,体表光洁,采用了钻孔技术。齐家文化玉器加工技术较仰韶——马家窑文化期有很大提高,切割、钻孔、磨光等技术广泛应用。在齐家文化分布范围及其周围就有不少产玉矿点,以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山系的玉石为料的玉器占齐家文化玉器的绝大多数,这是齐家文化玉器盛行的一个客观条件。

齐家文化时期,原始宗教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掌握“酉邦”特权的贵族往往用玉礼器祭祀天地神灵及其祖先。玉礼器主要有琮、璧、璜、环、钺等。而琮、璧组合较为普遍,“静宁齐家七宝”堪称优秀典范。1984年治平乡后柳沟村民挖出了一个齐家文化祭祀坑,从中出土了三璧四琮。三璧四琮尺幅大而罕见,直径27.3—32.1厘米,质地近和田青玉,色泽青碧,边有沁蚀,表面光洁,但厚薄不匀,内部保留切割痕,中间好孔单面钻成,比较规整。四琮高12.8—16.7厘米,宽7.2—8.3厘米,质地近和田青绿玉,均外呈方柱体,内穿对钻圆孔,两端突射,射口平齐而圆。其中蚕节纹青绿玉琮最为珍贵,中部凸出四棱,棱角磨圆,浮雕四组蚕节纹。此琮玉质纯净,莹泽细润,切割平均,圆方有序,工艺精细,纹饰精美,充分展示了齐家文化治玉工艺的高超水平。一九九六年国家文物监定委员会专家组把该琮确认为国宝,李伯达先生说它是“齐家文化 最优秀的玉琮”,并把这批玉器称为“静宁齐家七宝”。根据《周礼》中“苍璧以礼天,黄琮以礼地”的记载,推断七宝应是沟通神灵,祭天地及祖先的瑞玉,用作宗教或巫术的法器。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