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
北魏早期的洞窟大约开凿在公元428年到502年。在这74年间开凿的窟龛留存到现在的有二十多个。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28、148、100、80、155、69、169、75、76、144、115等洞窟。这段时期的造像作品基本上仍是十六国风格的延续。所表现出的新特点是在布局上突出了主尊佛像,题材上增加上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的内容。在造形艺术处理上,表现出身躯扭动的曲线美和自然柔和的衣纹变化。艺术风格已经从早期的古朴雄健,变得比较清秀俊美。主要特征表现在面形长方,偏重风骨,体形清瘦而俊俏。衣着服饰上出现了褒衣博带式的通肩大衣和汉装式的架裟。
北魏后期大约从公元503年至534年的30年内,麦积山开窟造像的活动极为盛行。时间虽然短,但留存至今的洞窟竟有60多个。就这一时期的洞窟本身来说,规模之浩大,工程量之艰巨,都是空前的。如巨型崖宫式的万佛洞,大型盖顶式的长方形127窟等。丰富多彩的142和140等洞窟,开凿在距地面70多米的高空绝壁之上。
北魏后期的造像,全部进入了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许多形象清秀,姿态优美,形体窈窕,注重刻划内心世界的传神之作。如被称为国宝的第127窟石刻造像,在主佛头光中,有12身精美绝伦伎乐飞天浮雕,他们载歌载舞,栩栩如生,他们的体态和神情都是那样真实活泼。在整体布局上,巧妙地借助衣裙飘带形成光焰的图案,布局和构思和谐,具有优美的韵律感,仿佛她们的歌声和舞姿还在回荡。同在127窟,这一对美女形态的菩萨,一个是S形舞姿,手托供物;一个面容俊俏,静默纤秀的内心溢于言表。一动一静,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第121窟后角的两对菩萨和沙弥。在佛的面前,他们却正在悄悄耳语,脸上的表情十分纯真顽皮,憨厚可爱,让人感到极为优美,情趣横生。第133窟第3龛,娴雅安祥的菩萨;第9龛,天真无邪,内心甜蜜的小沙弥。在142窟,民族色彩浓厚的供养人更是美不胜收,动人心魄,都是技艺精绝的稀世珍宝。
北魏后期的壁画更是汉民族绘画的继续和发展。如第140窟石壁的九曲脊建筑,是特别精致细腻,它是中国现存壁画中最早的工笔画,第162窟平顶后部残留的两身飞天,线条奔放,在飞腾中不断变化,形象清秀洒脱。俊秀清美的造像和高超的壁画“八王庙争舍利”以及“十方佛”,都是这一时节期的曲型代表作。
第133窟的造像碑,是国内现存造像碑中的珍宝。第10号造像碑,雕刻了佛的生平传说故事,造像碑分上、中、下三龛,佛像居中,主要情节有乘象人胎,树下诞生,九龙灌顶,树下思维,阿盲王施土,燃灯授记,须弥山梯度,初转法轮、降摩成道,佛人涅磐,分块精雕细刻,堪称我国连环画的始祖。整个造像碑的雕刻手法、艺术风格都是非凡的。
在北魏时期,麦积山佛教雕塑艺术,不论是就雕塑和绘画,都发展到炉火纯真的高峰阶段。当时的艺术家们已经完全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出发,运用本民族传统的艺术手法,在佛教艺术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现生活,赋予给这些雕塑形象以人的性各和情感,表现得活泼和富有生气。在艺术家的心目中,众多的神成为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有了这样的艺术思想,因而创们所创作的作品就充满了世俗的人情味,从宗教向艺术升华。这就是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了艺术美和更强烈的民族生活气息,当然也就有了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东魏和西魏,西魏政权依然把佛教推崇为国教。麦积山在西委时期形成了开窟造像的第三次高潮,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洞窟都是大型仿木构的飞檐石室和崖阁。具有代表性的就是43、44窟。第43窟因为有一个哀怨凄惨的故事,所以第43窟自开凿以来一直被称为寂陵。西魏文帝立国之初,由于东征。采取对柔然国和亲的策略,文帝娶柔然国的公主为悼皇后。废除了他的原配皇后乙弗氏,乙弗氏被贬出家麦积山。不久魏文帝思念旧情,想与乙弗氏破镜重圆,此事不慎泄露,柔然国以此为口实,大举南侵,文帝慑于武力,下令乙弗氏自尽,当时乙弗氏年仅31岁。地死后,就埋葬在43窟后面的墓时,所以人们把43窟称为后墓。寂陵旁的44窟主佛,被专家们誉为东方的“维纳斯”,传说这美丽的神或者人就是依照乙弗氏的原形塑造的,王子洞传说这是魏后乙弗氏年幼的儿子为亡母坐禅哭泣的地方。天堂洞(第135窟)也是这一时期开凿的重要洞窟。
西魏22年间,在麦积山开窟造像不少,但相当一部分在唐初684年的20多年间边疆的大地震中崩毁,保存至今的有16个。这一个时期的造像几科簿彩泥塑,内容比北魏更丰富,造形更加绢秀清新。艺术工匠们严格求形,高度重神。在艺术上追求真实和更加浓郁的人情味,达到了人与神交融的境界。西魏佛像面容秀美,体形匀称,比例精确,所表现的肌肤尤为细腻富有弹性,在神态的刻划上,既显现出佛陀的慈悲大度,又注重表现汉民族女性特有的温柔善良性格。第44窟主尊阿弥陀佛,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它虽然身露残龛,历经一千多年风雨,却依然晶莹玉润,完美如新。第123窟门口的一对男女待童,造形十分简练,神态天真可爱,就象是我们刚刚见到的站在家门口呼之欲应的孩童。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雕塑家王朝闻1987年9月28日重来麦积山石窟时的题词中写到“123窟供养人是人创造出来的,创造的成果,显示了人的品格,透过泥塑形象所显示的高尚品格,不仅是人们的审美对象,也是如何建设社会文化必须的”。还有102窟颇具南朝士大夫风度的维摩洁,105窟恬静淡雅的菩萨和袒肩的第子。这些技艺精绝,引人入胜的作品,充分显示出西魏雕塑艺术家的匠师们的高超的艺术才华及巨大的艺术魅力。
北周是麦积山开窟造像的第四个高潮。也是麦积山石窟艺术史上的创新阶段。留存下来的洞窟有44个,造像1000余尊,壁画80多平方米,而且大多完美。就全国而言,这时保存北周窟龛和佛教艺术形品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不论石刻还是泥塑,都具备了更多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以及强烈的时代色彩。独创出鲜明的北周风格。千佛廓,数百身方园见清秀的泥塑千佛,浑然一体地刻塑在仰视的崖面上,大有香闻忉利的气势和壮观雄健的民族气派。上七佛阁是当时任秦州刺史的李充信为他亡父营造的一座在绝壁开凿出来的宫殿式崖阁,宽31米,高15米,七梁八柱,窟内宽敞的通廊后面一字排开七个大型四角钻尖顶烈龛,龛内各造两米多高的一佛八菩萨或一佛两弟子六菩萨,整个七佛阁彩绘雕饰富丽堂皇,影塑千佛琳琅满目。第22窟和94窟的阿维弟子,园脸厚唇,体格敦实,就像当地山村里纯朴憨厚的少年,第42、55、141窟的造像,突出了西北民族刚健的体魄,既表现了“曹衣出水、轻纱透体”的风格,又深化了人体美的内涵。第26、62窟的菩萨,他们神态高雅洒脱。动人心魄,披巾舒展。缨络交错,服饰的层次丰富而有条理。精致考究的宝冠和顶饰、臂钏,不但增强了装饰性,并且显得格外华贵可爱。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