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个世界粮食日:天水粮食产需缺口4亿斤 (视频)

2014-10-17 来源:天天天水网 浏览量:

 ■记者 余碧波 景春燕

    10月16日,是第三十四个世界粮食日。

    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我国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在700亿斤以上,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

    我市属于“粮食销区”。据天水市粮食局统计,2013年,我市粮食总产量为23.34亿斤,全市居民粮食总需求量达到27亿余斤。以去年为例,我市从外地调入大米1亿余斤、小麦8至9亿斤,加上外调4亿斤玉米,去年从外地调入我市的粮食达近8亿斤。

    现状:我市属于“粮食销区”

    “我市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等。近年来我市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障了粮食市场的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但我市是粮食销区,爱惜粮食刻不容缓。”10月9日,市粮食局办公室主任吕志宏告诉记者。

    自2004年国家启动社会粮食产、供、需平衡调查以来,我市调查结果表明:粮食产量连年增产,但社会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2013年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达23.34亿斤,但总需求量则高达27亿斤,产需缺口扩大至4亿斤。加之品种结构矛盾突出,主食用小麦仅6.77亿斤,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9%。粮食每年需从安徽、陕西等地调进5亿斤以上的小麦、1亿斤以上的大米和5000万斤以上的食用植物油才能满足市场供应需求。

    市粮食稽查支队支队长张满仓分析说,制约我市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是自然资源占有量低,靠天吃饭特征明显。全市区域总面积为1.4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6.38万亩,实际粮田面积只有454.16万亩,人均仅1.2亩,川水地、山旱地比例为0.6:9.4,“靠天吃饭”的特征非常明显。二是年度之间产量起伏大,区域粮食安全风险度高。从最近26年资料看,我市粮食丰收年仅占8%,正常年占34%,欠收年占31%,灾害年占27%。粮食产量起伏较大,最低的1997年仅为7.48亿斤,区域粮食安全系数极不稳定,存在着严重隐患。三是调进粮食制约因素多,受市场大环境牵制影响大。突出的问题有四:(一)为粮源,(二)为资金,(三)为价格,(四)为运力。一旦市场粮源出现紧缺,粮源组织、大额资金筹措、交通运输安排及价格受制都是影响我市区域粮食市场安全的直接因素。

    自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率先建立市、县(区)级地方粮食储备体系以来,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市地方政府粮食储备总量已达到2.01亿斤,食用植物油储备达250万斤,加之应急成品粮油周转库存的初步建立和农户科学储粮装具的大面积推广,区域粮食市场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我市属于粮食销区,节约粮食势在必行。”吕志宏说。

    举措:

    科学储粮减少损失

    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我国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在700亿斤以上,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其中,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粮食损失率约为8%,核算每年农户储粮环节损失约400亿斤。

    我市地处北方,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影响,农民的储粮设施相对简陋,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浪费也十分严重。

    “以往农民都把粮食存储在麻袋、编织袋或者大缸里,这种存粮方式会因为鼠害虫咬造成粮食的损耗。”吕志宏告诉记者。

    为认真贯彻落实“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战略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神,树立粮食行业带头节粮减损的好行风,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自2008年以来,市粮食局全面推进粮食产后减损工作。

    “主要是从粮食收购运输仓储环节和加工环节两个方面减少损失,同时大力开展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建设。”吕志宏告诉记者,由于我市农村普遍存在储粮装具简陋、储粮技术水平不高、农户储粮因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原因,粮食产后损失较大。为改变这一落后状况,2008年开始,市粮食局在甘谷县2乡4村310多户农户中开展“藏粮于民”工作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粮食局要求,在全市大力开展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农户科学储粮户年底将达到25320户。农户科学储粮仓具有防虫、防潮、防鼠、防雀功能和科学减损功效,开发了“无形粮田”,深受农户欢迎,农户存粮减损成效明显。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