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陇剧的陇右文化内蕴
无论是《老孟家的婚事》,还是《天下第一鼓》、《陇东娃》、《官鹅情歌》,都取材于陇右地域,表现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民悲喜爱恨之感情,新旧观念的冲突,人性美与人情美等风俗民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性,体现出深厚的地域文化蕴含。陇剧《天下第一鼓》以兰州农民太平鼓队赴京为亚运会献艺演出这一事件为中心,从侧面展现了西部农民在亚运精神的鼓舞下,以博大的胸怀,合奏出团结、友谊、奋进的时代之歌。全剧以团结、友谊、奋进为基调,将人物紧紧地凝聚在亚运精神下,以“太乃天也,平乃地也,太平鼓来天地之鼓,要打太平鼓,就要有天地般大的胸怀”为主导思想,安排情节。《天下第一鼓》中的杨大顺、常万发是全剧的两个主要人物。由于思想、性格上的差异,及来自于老一辈的恩怨,使两位鼓王之间产生一系列矛盾冲突。从人物性格上来说,他们有一定的共性,体现出90年代农民的风采,都有为国争光的豪情,也有为太平鼓艺术争强好胜、奉献自我的勇气。但他们的个性却有所不同。杨大顺正直、坦荡、坚定、淳朴,具有西部汉子豪放的性格。虽然他思想上也有波动,但他能说服自己以大局为重,正确对待村仇家恨、太平鼓队之间的矛盾,及“孝子三年不动乐”的旧俗,体现出当代农民的新风采。常万发粗犷、慓悍、直爽、狂傲,同时思想又比较狭隘,太平鼓队闹社火争胜负,他处处刁难、羞辱杨大顺。二人的冲突成为全剧的主线,其他人物围绕这一主线,展示各自不同的性格、行为,把一个个事件连贯起来,使全剧浑然一体。《天下第一鼓》是一部弘扬民族文化,是展现时代风采表现当代农民新意识的生活剧,多场次,多色彩,粗犷慓悍,节奏性和舞蹈性也很强,充满阳刚之美。更具特色的是,《天》剧在表演上具有悠久的民间文化色彩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将兰州的民间太平鼓搬上舞台,使民间广场艺术和戏曲舞台得到较好的结合,使雄浑孔武的太平鼓舞和婉转优美的陇剧唱腔交相辉映,形成巨大的审美张力,该剧以其浓郁的地方风情,鲜明的时代风采,淳朴的民族风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荣获全国戏剧最高奖——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编剧:崔栋梁)和文华导演奖(导演:郭东来、李竹君),在陇剧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第一鼓》之所以有味儿,还在于作家用七彩笔为我们描绘出西北高原的风情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形形色色的人们。”“在‘鼓缘情缘’等场戏中,充分展现了剧种的魅力。为安排两位鼓王相见,银子和水妹费尽心机,当她们打开花伞在常万发面前歌舞时,那特有的陇东秧歌步、地游子圆场,侧身摇晃等不仅具有一种阴柔之美,而且地域特有的风情色彩一下子就表现出来。银子开口唱第一句‘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是带着陇剧味儿的流行歌曲,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当转入陇剧演唱时,这个转换是那样的自然顺畅。当‘一唱众帮’的‘嘛簧’出现,舞台气氛越发显得活泼起来。我们还要提及的是戏剧场景转动中间导演穿插了皮影造型的剪影。这一切陇剧艺术手段的调动,使戏剧在总体上达到了动与静的统一,刚与柔的对比。风格的统一与色彩、手段的丰富多样,增强了戏剧的审美价值。”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地域文化的因子在地域艺术的形式中获得的价值和审美力量;在这里,太平鼓和陇剧这两个地域文化的因子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均被焕发出新的力量。戏曲诀谚有云:“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技不惊人。”该戏既有情理,更有太平鼓的舞技表演和创新(技),地域色彩更加浓郁。“在这出表现当代生活的陇剧现代戏中,传统的陇剧表演程式,如‘侧身摇晃’、‘侧身掩泣’、‘秧歌步’、‘地游园场’等身段动作,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运用。而且还更进一步吸收了甘肃民间的社火形式——太平鼓,把太平鼓的各种打法,融会到陇剧的表演语汇之中,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了陇剧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力。而现在融会着陇剧表演程式的太平鼓,将要成为陇剧的传统节目,成为陇剧的一大特色。”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