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凭空。宋王安石《答段缝书》:“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明张居正《论时政疏》:“县想于于穆之中,逡巡噤口,而不敢尽其愚。”
⑦秤锤。《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以欺轻重。”郑玄注:“县谓锤也。”孔颖达疏:“衡县谓称锤。诚,审也,若称衡详审县锤,则累重必正,故云不可欺轻重。”
⑧称,量轻重。《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行篡》:“称乡县衡,虽其县也。”《论衡•答佞》:“斗斛之量多少,权衡之县轻重也。”《汉书•贾山传》:“县石铸钟
。”颜师古注:“县,称也。”
⑨悬挂的垂直线。《周礼•考工记•
人》:“器中膊,豆中县。”郑玄注:“县,县绳正豆之柄。”《墨之•法仪》:“直以绳,正以县。”又《经说下》:“无所处而不中县,抟也。”
⑩古代祭山之名。《尔雅•释天》:“祭山曰县。”郭注:“或 或县,置之于山。”邢
疏:“县,谓县其牲币于山林中。”郝懿行义疏引孙炎曰:“埋于山足曰
,埋于山上曰县。”《山海经•中山经》:“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大牢之具,县以吉玉。”郭注:“县,祭山之名也,见《尔雅》。”
11.马名。《尔雅•释畜》:“白达素,县。”郭注:“素,鼻茎也。俗所谓漫颅彻齿。”邢疏:“素,鼻茎也,其白自额下达鼻茎者名县。”
12.姓。《通志•氏族略三》:“县氏,或为平声,其先为县大夫者,望出扶风。”《风俗通》:“县成父,孔子门人。汉有甘陵相县芝吴,中书令县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县成字子祺。“裴集解引郑玄曰:“鲁人。”晋潘岳《马放督诔》:“昔乘丘之战,县贲父御鲁庄公,马惊,败绩。”
(2)音“xian”时7种
①国。《广雅•释诂四》:“县,国也。”
②官府。《广雅•释官》:“县,官也。”王念孙疏证:“皆谓官舍也。”
③行政区划单位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部》:“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则系于国;秦、汉县系于郡。”《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逸周书•作雒》:“县有四郡。”《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唐张守节正义引《风俗通》曰:“秦始皇初置三十六以监县也。”
④古代天子所治之地,在京都周围千里以内,即王畿。《礼记•王制》:“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郑玄注:“县内,夏时天子所居州界名也。殷曰畿,周亦曰畿。”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二:“王畿谓之县,五鄙亦谓之县。”因以指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顺承圣意。”裴集解:“宇,宇宙;县,赤县。”宋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纲常丝棼,宇县瓜裂。”
⑤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周礼•地官•遂人》:“遂人掌邦之野,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五赞为县,五县为遂。”《吕氏春秋•孟夏记》:“命司徒,循行县鄙。”高诱注:“县,畿内之县,二千五百家也。”
⑥周代一种划分田地的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郑玄注:“四甸为县,方二十里。”
⑦周代公邑。《周礼•秋官•县士》郑玄注:“都县野之地,其邑非王子弟公卿大夫之乐地,则皆公邑也,谓之县。”又《地官•司徒》:“县师。”清孙诒让正义:“县师及县士所掌之县,为四等公邑之通名。”
列出字义,细加考辩,“县”作“xuan”时,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和“武公十年伐 、冀戎,初县之”中之“县”明显无关,故不一一细说。义⑩为“古代祭山之名”,似有稍许关联,然联系上下文义细辨之,也无一定关系。《史记•秦本纪》:“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逐年纪述攻伐、置县之事,未有封祭之事。⑩亦应去。
“县”作“xian”时,①、②有“国”、“官府”之意。时秦为西方小国,正处东方威胁和攻掠奋发之时,未见分裂之事,故置国之事未有可能,联系上下文意,“官府”之说也难成立。设县置官府以便统治,合乎情理之中,但此处显然说的是“初置县”,“官府”之事未深述之,故亦应去。④义为“古代天子所治之地,在京都周围千里以内,即王畿。”秦武公攻略冀,以族名自立为县,自然非天子所治,更非“王畿”之内。时周天子统治式微,捉襟见肘,真正的王畿都难保全听命,陇山以西早已鞭长莫及,何谈所治。⑤义为“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以高诱注,“县,内之县,二千五百家也。”“二千五百家”,对冀而言,较为庞大,但也有可能,问题是县乃“畿内之县”,冀县悬隔千里,自然被排除在外了。⑥义为“古代一种划分田地的单位”,结合《史记•秦本纪》武公十年前后叙事,和划田分地无甚关系,故此说不合文意,也应剔除。而⑦义“古代公邑”也无关联,周天子对诸侯国,特别是地处西部的秦国统治削弱,“公邑”之事更难有多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