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

2012-04-28 来源: 浏览量:

  麦积山石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高峰阶段。这就是:后秦时期的创始阶段,北魏辉煌发展阶段,西魏精炼提高阶段,北周的艺术创新高潮期,隋代新发展期和宋代大规模重修期。

  后秦至西秦时,麦积山现了开窟造像和建寺的第一个高潮。这个时期的开凿窟龛大多集中在西崖的中下部。这一时期幸存下来的洞窟有74、78、70、71、57、51、165,多数是大中型窟龛,并且在北魏和后世重修重逆过。但大部分都保留着原来的风貌。比如第74,78窟这些高大魁悟的大佛,它们略带着古印度造像的余韵,耳大垂肩,鼻梁隆起,肩宽腰直、双目前视,以超然的神态凝望着前方。袒露着右肩的袈裟紧贴胸臂,但它平行细密的衣纹边同发纹的处理都已经表现出汉民族早期绘画的装饰性。整体来看,这些形象既有当时中国帝王的尊严和伟傲,又具有北方少数民族剽悍的体魄和宽厚的神态。他们禅定的坐势,很像西北人坐炕的生活习俗。

  这三尊大型的原塑菩萨,身高都超过两米,她们以半浮雕形式贴壁而塑,袒身露壁,体态修长,斜披的天衣络腋和羊肠窄裙紧裹形体。这样近乎裸体的造形。显然保留着一点古印度造像的余韵。可是,他们和前面的几身大佛一样,都运用了汉民族传统的雕塑手法,给人更为亲切可爱的感觉。这说明,麦积山建窟初期的造像,从一开始就把外来的佛教艺术加以改造,兼收并蓄,筛选提炼,特别是揉进了许多天水当地和西北地方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从而创造出具有我国北方民族形象特征的麦积山十六国时期雄健浑厚的造像风格。

  这个时期的壁画,多数被后代重修时所覆盖了。但从残留下来的少量原作来看,风格古拙简朴,线条随意自然,完全用墨浅勾出。比如第74窟顶部和背光层露出的这几身习天和供养人。是麦积山现存壁画中最早的飞天形象,在美术考古中极有的价值,再如第165窟左壁上部这些残留的伎乐天人,他们的发式高结束带,完全是当时汉民族的形象和衣着服饰,线条清晰有力,色彩浑厚和谐,是麦积山建窟初期极为重要的壁画珍品,也是罕见的早期中国人物画。

  麦积山开窟、建寺和造像的艺术,在封建王朝北魏时代统治的一个半世纪里,开凿修建了相当数量的新洞窟和殿堂式的崖阁,塑、绘了大批造像和壁画。规模宏大,内容完整,形式活泼,形象感人,在艺术上别开生动,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经考察现存北魏时期的洞窟还有88个之多。占麦积山现有全部洞窟的近半数,这是国内其它石窟不能相比的。同时在麦积山艺术上是一个辉煌的发展时代。 

  北魏早期的洞窟大约开凿在公元428年到502年。在这74年间开凿的窟龛留存到现在的有二十多个。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28、148、100、80、155、69、169、75、76、144、115等洞窟。这段时期的造像作品基本上仍是十六国风格的延续。所表现出的新特点是在布局上突出了主尊佛像,题材上增加上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的内容。在造形艺术处理上,表现出身躯扭动的曲线美和自然柔和的衣纹变化。艺术风格已经从早期的古朴雄健,变得比较清秀俊美。主要特征表现在面形长方,偏重风骨,体形清瘦而俊俏。衣着服饰上出现了褒衣博带式的通肩大衣和汉装式的架裟。

  北魏后期大约从公元503年至534年的30年内,麦积山开窟造像的活动极为盛行。时间虽然短,但留存至今的洞窟竟有60多个。就这一时期的洞窟本身来说,规模之浩大,工程量之艰巨,都是空前的。如巨型崖宫式的万佛洞,大型盖顶式的长方形127窟等。丰富多彩的142和140等洞窟,开凿在距地面70多米的高空绝壁之上。

  北魏后期的造像,全部进入了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许多形象清秀,姿态优美,形体窈窕,注重刻划内心世界的传神之作。如被称为国宝的第127窟石刻造像,在主佛头光中,有12身精美绝伦伎乐飞天浮雕,他们载歌载舞,栩栩如生,他们的体态和神情都是那样真实活泼。在整体布局上,巧妙地借助衣裙飘带形成光焰的图案,布局和构思和谐,具有优美的韵律感,仿佛她们的歌声和舞姿还在回荡。同在127窟,这一对美女形态的菩萨,一个是S形舞姿,手托供物;一个面容俊俏,静默纤秀的内心溢于言表。一动一静,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第121窟后角的两对菩萨和沙弥。在佛的面前,他们却正在悄悄耳语,脸上的表情十分纯真顽皮,憨厚可爱,让人感到极为优美,情趣横生。第133窟第3龛,娴雅安祥的菩萨;第9龛,天真无邪,内心甜蜜的小沙弥。在142窟,民族色彩浓厚的供养人更是美不胜收,动人心魄,都是技艺精绝的稀世珍宝。

  北魏后期的壁画更是汉民族绘画的继续和发展。如第140窟石壁的九曲脊建筑,是特别精致细腻,它是中国现存壁画中最早的工笔画,第162窟平顶后部残留的两身飞天,线条奔放,在飞腾中不断变化,形象清秀洒脱。俊秀清美的造像和高超的壁画“八王庙争舍利”以及“十方佛”,都是这一时节期的曲型代表作。

  第133窟的造像碑,是国内现存造像碑中的珍宝。第10号造像碑,雕刻了佛的生平传说故事,造像碑分上、中、下三龛,佛像居中,主要情节有乘象人胎,树下诞生,九龙灌顶,树下思维,阿盲王施土,燃灯授记,须弥山梯度,初转法轮、降摩成道,佛人涅磐,分块精雕细刻,堪称我国连环画的始祖。整个造像碑的雕刻手法、艺术风格都是非凡的。

  在北魏时期,麦积山佛教雕塑艺术,不论是就雕塑和绘画,都发展到炉火纯真的高峰阶段。当时的艺术家们已经完全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出发,运用本民族传统的艺术手法,在佛教艺术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现生活,赋予给这些雕塑形象以人的性各和情感,表现得活泼和富有生气。在艺术家的心目中,众多的神成为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有了这样的艺术思想,因而创们所创作的作品就充满了世俗的人情味,从宗教向艺术升华。这就是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了艺术美和更强烈的民族生活气息,当然也就有了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