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先秦文化
《驳“静宁成纪说”》

时间:2011-12-02 15:15:46  来源:  作者:陇上一民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题记:笔者近一周来,将拙文《驳“静宁成纪说”》和新浪网友李雁彬先生的文章《关于汉成纪治问题的探讨》发表华讯论坛,遇到静宁网友“亭中书”和

  西县:秦置,汉因之,属陇西郡,故址在今天水境未变,详见前考。

  氐道:

  汉置,属陇西郡。故址在今甘肃天水地区天水市南三十公里处天水县境的平南公社一带地。《汉书•地理志》载:陇西郡有氐道县。按:氐道。乃氐族人集居地之称。故颜师古云:“氐,夷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天水地区历史上是个氐、羌等多民族的杂居区,故有绵诸道、氐道、加重阳道等地名之称。关于氐道的故址,1979年版《辞海》氐道条称:“治所在今甘肃武山县东南”。此说不确,尚待商榷辩证。《汉书•地理志》氐道条下云:《禹贡》养(漾)水所出,至武都为汉。《华阳国志》云: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禹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西湖出陇西[西县]璠冢山,令白水,经葭葫入汉。《华阳国志》所云”东源出武都氐道漾山”不确。乃作者常璩失察,其二源共出璠冢一山。今人刘琳已作辩证,兹不赘言。但其说提供了一条线索,即漾出自氐道的山。只要弄清楚山和水,便可见分晓。查《水经注》,其《漾水注》云:漾水出陇西氐道璠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漾水,即今天水地区徽县境内的永宁河。该水发源于今天水县境的齐寿山,齐寿山正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璠冢山。该山西边发源西汉水;东边发漾水。漾水经徽县南流至今陕西略阳(古沮县)西北与西汉水合,入嘉陵江。漾水今是直流入四川。但在西汉乃至更早此水在阳平关附近曾东流入汉中,汇入双江,古河道至今尚在,但已干涸。这就是“汉有二源”,误将一山为二之说的根本所在。据漾水出氐道璠冢山的记载,可证《辞海》之误,东晋郭璞注《山海经•西山经》云:(璠冢山)今在武都氐道县南。关于氐道何时归都郡,史书不见例证,两汉书均言归陇西郡,未去属武都。清杨守敬对此亦报存疑之态。依郭璞之说,氐道是在璠冢山之北。据此可知汉氐道县故址当今甘肃天水市南的璠冢山(今齐寿山)之北,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天水市南三十公里处天水县境的平南公社一带川地较为符合建邑的条件。

  故道:

  汉县,属武都郡。故址在今甘肃天水地区两当县东三十里。《汉书•地理志》载:武都郡有故道县。按:故道,又称陈仓道,是自古以来沟通秦岭南北的主要通道。《史记•高祖本纪》云:(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时刘邦入汉口,烧尽途中栈道,以惑项羽之心。不久又绕道凤县西北(故道)夺得陈仓,打开了关中之门户。其地:《水经注》云:渭水又与捍水合。水出周道谷,北迳武都故县道县城西。《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凤州两当,本汉道县,在州西五十里。《元和郡县图志》云:两当县,东至州(凤州)五十里。本汉故道县地,属武都郡。《嘉庆重修一统志》云:两当故城在两当县东。《甘肃新通志》云:两当故城,东三十里,本汉故道县也,以两当水为名。故道即今两当县。故道因故道山、故道川而名。两当因两当水而名。据知,汉都道县故址在今两当县城东三十里杨店一带地。

  河池:

  汉置,属武都郡。故址在今甘肃天水地区徽县西偏北十五里之银杏镇。按:河池即今徽县,地处长江流域,故《华阳国志》载河池。其得名缘于河池水。《水经注》云:蜀水以东南与仇鸠水合。水发鸠溪,南迳河池县故城西。王莽之武平亭也。其水西南流注蜀水。蜀水又东南与河池水合。水出河池北谷。南迳河池戌东,西南入蜀水。又,《隋书•地理志》云:河池(县)••••••有河池水。准上,河池因水而名。其地:《元和郡县图志》云:河池县,东至州(秦州)一百七十里。本汉旧县,属武都郡。河池戌,在县城中。唐代的河池即今向徽县。《读史书舆纪要》云:河池废县,今州(徽县)治,汉置,属武都郡。徽州,即今徽县治。《甘肃新通志》云:河池故城,在县(徽)西五十里。汉置县属武都郡。《徽县志》云:河池故城,西十五里银杏镇。西汉置县。晋末废,隋、唐复置。汉代河池治地即今徽县境,其故城在今县治西偏北十五里之银杏镇。

  东汉时期

  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天为水汉阳郡。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分汉阳郡豸原道置南安郡。故本区分属汉阳、陇西、武都、南安四郡。有汉阳郡之冀、望恒(豸原)、阿阳、略阳、成纪、陇、豸原道、显亲、上邽、西、故道、河池等十一县均汉旧县,未变。上邽,西二县原属陇西,东汉改属汉阳。惟王莽改冀为“冀治”;改望豸原为“望亭”;改西为“西治”;改故道为“喜治”;改河池为“乐平亭”。然其他与西汉同,兹从略。本节专考显亲、鄣、新兴三县,依次分考如下。

  显亲:

  东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置,属汉阳郡,系窦龙、窦固的侯国。其地在今甘肃天水地区秦安县西北三十里处葫芦河的西岸。《续汉书•郡国志》载:汉阳郡有显亲县。按:显亲仍窦友的封号,建武八年汉光武封窦友为显亲侯,置其地名显名。其后龙子固袭显亲侯,邑其地未变。窦友系窦融的胞弟,在窦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时,友辅兄治河西。时隗嚣居陇,窦融“遣同产弟友诣阙,口陈区区,友至高平,会嚣反叛,道绝弛还,遣司马席封,间行通书”(《后汉书•窦融传》),后配合光武帝击嚣。新出居延74、E、P、F22:325号简云:范君上月二十一日过当曲,言:窦友公到高平,还,道不通。天子将兵在天水,闻羌胡欲击河以西,令张掖发兵屯诸山谷,麦熟石千二百,帛万二千,牛有口,马口,七月中恐急口,吏民未安。--(引自《社会科学》1979年第1期70页)又,建武八年刘秀征嚣,窦友从史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与刘秀会师高平,嚣败,封窦融为安丰侯,友为显亲侯。《后汉书•窦融传》云:八年(公元32年)夏,车驾西征隗嚣,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少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两,与大军会高平第一。••••••拜弟友为奉车都尉,从弟士太中大夫。遂共进军,嚣众大溃,城邑皆降。帝高融功,下诏以安丰、阳泉、蓼、安凤四县封友为安丰侯,弟友为显亲侯。••••••中元元年(公元59年)(窦固)袭父友封显亲侯。窦氏一门是以大功于东汉,故有封邑。其地:《嘉庆重修一统志》云:显亲故城,在秦安县西北。汉成纪县地,后汉建武中封窦融弟友为显亲侯国,属汉阳郡。《甘肃新通志》云:显亲县在县(秦安)西北三十里。汉成纪县地。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岩水注之。水出北山。同有女娲祠。••••••其水南流注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迳显亲县故城东。略阳川水即今秦安县东北的五营河,东西流,在秦安县与庄浪县交界处的杨坡公社附近注入瓦亭水。瓦亭水即今葫芦河。葫芦河又西南流,有石岩水自北向南注入葫芦河。葫芦河又西南迳显亲县故城东。石岩水今不详。从《水经注》记载方位看,即今秦安县西北有一郭嘉河,在叶堡公社西入葫芦河。据此可知:东汉显亲县故址就在这一地区,即今秦安县西北三十里的葫芦河西岸。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