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图文)

2011-01-28 来源: 浏览量:


  对于目前文学现状,雷达一直保持着极为冷静的思考。在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雷达说:“当代文学的发展已逐步走向多样化、日常化、世俗化、个人化,形成了不同的作家群体和读者群体。文坛上多代作家并存,包括知青一代新生代作家、女性作家、通俗作家、畅销书作家;多热点并存,比如官场小说、都市言情小说、历史小说;多元并存多元发展。我们要习惯于这样一种文学的氛围和秩序,但要把格调低劣的淘汰,不能简单地迎合读者。”
  曾经多少年来,雷达就像一位中国文坛忠实的园丁,为枯荣交替的文学百花园除草灌溉,呵护着一棵又一棵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更多的时候,雷达像一位沙里淘金的淘金人,在铺天盖地的当代传媒风暴中,将那一粒粒即将被滚滚沙浪淹没的黄金拣出来,呈现给读者。作家雪漠凝结了十余载心血的长篇小说《大漠祭》刚出版的时候,评论界漠然处之。雷达读到这部作品后,立即撰文予以热情推荐。结果,《大漠祭》连续几个月稳居2000年度长篇小说销售榜榜首,雪漠也因此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当有人问雷达对《白鹿原》、《废都》和《大漠祭》的极力推荐是否怀有一种故乡情结时,雷达直截了当地说:“我不担心我的偏见,我担心的是文学界对甘肃这么一个无名作者能承认到什么程度。说句无奈的话,这年头多好的东西埋没了也就埋没了,就像足球裁判判你点球就是点球,赶上了就是赶上了,错了也就错了,一点办法没有。”
  其实,对于雷达的怀乡情结,记者从雷达十多年以前发表的散文《还乡》里,就有了深刻的感受。在几次跟他的交往中,他一直认为自己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还是没有融入到那种都市生活里。近几年雷达在文学批评上越来越节制,而散文创作却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收入在他已经出版的散文集《缩略时代》、《雷达散文》中的《皋兰夜语》、《还乡》、《王府大街64号》、《置身西西里》、《足球与人生感悟》等作品,不断被转载并连续进入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使人们看到了作为评论家的雷达笔墨挥洒,情意深沉的另一面。其中的《还乡》、《皋兰夜话》、《听秦腔》等作品,便是雷达怀乡情结的另一种深情表白。
  “当我的感情不能用文学评论表达的时候,我就写散文。”在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雷达说:“我希望自己的散文与别人的不一样,我希望自己的散文与有独特的气质和特殊的美感。我从事的是文学评论工作,我还得搞下去,但散文我还要写,包括写天水。”
  谈到对天水文学的看法,雷达说:“天水文学创作比较活跃,但还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天水还可以出现更多的人才和更优秀的作品,这才和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相称。我觉得天水文学发展和提高的空间还很大。”
  多少年来,雷达既要写作,又要参加没完没了的社会活动。到天水前,他参加中宣部组织的文化精品节目观摩验收,白天坐飞机,晚上看戏,一口气跑了20多个省,但对于这次“中国作家羲皇故里采风活动”,他看得非常重要。几年前,雷达就告诉记者,他已经约好贾平凹等人,想让这些著名作家来家乡看看,为家乡写写文章,宣传宣传天水。这次采风活动时间敲定之后,原来邀请的陈忠实等人,由于参加巴金追悼会没能成行,雷达感到非常遗憾。
  “昨天下午,我打了一下午电话。”10月22日傍晚,看着张平风尘仆仆赶到天水时,雷达说,“好在张平今天从太原赶到北京,又从北京坐飞机到兰州赶到了天水,我总算给家乡人民有了个交代!”
  天水短短的三天时间,身为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雷达,既要招呼他请来的王巨才、梁晓声、张平,又要讲课,还要见亲戚故友,忙得不亦乐乎。在谈到对天水的感受时,他说:“天水是伏羲文化之都、秦文化之源、又有石窟文化之秀,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天水作家、艺术家有义务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老祖宗的伟大作品。”
  就在雷达离开家乡前一天晚上,经王耀撮合,雷达终于找到了散落民间60多年的他母亲张瑞英早年一幅刺绣作品。
  手捧母亲60多年前的作品,雷达激动地说:“这是我这次回家乡最大的收获之一!”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