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想想,几千年来成纪县一直是陇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县城规模必然庞大,静宁汉代古城遗址那么小,这与历史实际有很大的差距,这是成纪古城吗?隐于网老师这番话,可以说具有总结性,静宁成纪说的每条证据确实已经失去了公信力。而且,我相信,以科学与真理的名义,以客观公平的态度,每一个静宁人都会得出和你我一样的结论。我感谢每一个参与这一历史问题的网友,也感谢每一个点击关注这一历史问题的网友。其实,我在这样想静宁排挤天水秦安而独占伏羲故里与陇西成纪的文化遗产,这就如同一剂文化激素的药物,对于静宁来说,并非是好事。直接的结果,就是破坏平凉特有的地域文化。六,网友“大秦”继续发表观点秦安、秦州、三秦,这是一个在文化上有着连贯性、一气呵成的文化链。秉承上古,是为成纪,秉承强秦,是为秦安。这是我们通过研究很容易得出的结论。秦安与秦州在文化上有着无可置疑的紧密联系,这个联系,既是伏羲女娲文化,又是秦早期文化。 因此,秦安——天水这一地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所占据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中华文明之源之光!!! 一民回复: 秦安、秦州、三秦,这是一个在文化上有着连贯性、一气呵成的文化链。秉承上古,是为成纪,秉承强秦,是为秦安。这是我们通过研究很容易得出的结论。 秦安与秦州在文化上有着无可置疑的紧密联系,这个联系,既是伏羲女娲文化,又是秦早期文化。 因此,秦安——天水这一地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所占据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中华文明之源之光!!! “隐于网”总结: 大秦先生和陇上一民先生针对“静宁成纪说”的依据进行了逐条阐释和批驳,使得“静宁成纪说”的每条证据都失去公信力,我想作为一个有科学精神的研究者,应该有所认识。至于王知三等专家之论,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静宁人,难逃王婆卖瓜之嫌。“羲皇故里”的确定,一要有上古遗址铁证,二要有诸多可信史籍佐证,三要有伏羲文化来印证,四要天下学者公认,仅凭一两个专家考证就盲目指定,有失严谨。 静宁汉代古城遗址面积那么小,远远比不上同期秦州、秦安、甘谷县城的规模。诸位想想,几千年来成纪县一直是陇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县城规模必然庞大,静宁汉代古城遗址那么小,这与历史实际有很大的差距,这是成纪古城吗?隐于网老师这番话,可以说具有总结性,静宁成纪说的每条证据确实已经失去了公信力。而且,我相信,以科学与真理的名义,以客观公平的态度,每一个静宁人都会得出和你我一样的结论。我感谢每一个参与这一历史问题的网友,也感谢每一个点击关注这一历史问题的网友。
七、华讯论坛老牌网友“隐于网”专门写了一篇很有分量的文章,这里也转载如下:
再驳“静宁成纪说”
《易经•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由于伏羲的伟大功绩,因此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华祖龙,与女娲一同被尊为人类始祖。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这都是一张梦寐以求的城市名片啊!
然而,由于伏羲是个半人半神的上古人物,他的生平很难说得清楚,那么“羲皇故里”当如何界定?幸好唐代司马贞《史记索引•三皇本纪》提供了一条线索:“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还有一条线索:据宋代罗泌的《路史》记载:“太昊伏羲氏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尚暨叔姬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辁之,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孕十有二岁。生于仇夷(今西和县),长于起城(今秦安县)。”由于《路史》属于野史杂谈,千百年来人们还是采信《史记索引》,公认伏羲生于成纪。
既然伏羲生于成纪,那么确定古成纪的现在位置,不就确定了“羲皇故里”吗?从这个思路出发,“静宁成纪说”出笼了,而且愈演愈烈。那么,古成纪到底在哪里呢?笔者在此与各位探讨一二:
一、成纪的由来
成纪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伏羲始画八卦,以成纲纪,后人为了纪念伏羲,把伏羲的出生地命名为成纪。另一种说法是华胥氏怀孕十二年而生伏羲,古人以木星纪年,十二年为一纪,所以以华胥怀孕时间来命名伏羲出生的地方,自古至今多数人赞同这一种说法。我认为,怀孕十二年实在太长了,不符合人的生育规律,那么这个“十二”就应该从其他方面寻找依据。我觉得伏羲以木德而王,木星的公转周期为11.84年,所以成纪的得名很可能与伏羲所创的天文历法有关。
二、成纪县的位置
史书上出现成纪地名,最早见于《史记》,西汉之前古籍均未提到成纪。汉设成纪县,魏晋沿袭汉制不变,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无成纪县,隋唐时恢复成纪县建制,一直延续至元末,成纪县名才消失。故史家说成纪一般指两个:一个是汉成纪,一个是唐成纪。下面分别论述:
(一)汉成纪县
《史记•李将军列传》第一句就是:“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在该句下明确注明:“成纪,在秦州。”张守节所说的“秦州”,是唐代秦州,下辖成纪、上邽、伏羌、陇城、清水、长道六县,并非今之天水市秦州区。
《汉书•文帝纪第四》载:“十五年春,黄龙见于成纪。”《汉书•地理志第八下》详细解释:“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填戎,明帝改曰汉阳,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户六万三百七十,口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县十六:平襄(莽曰平相)、街泉、戎邑道(莽曰填戎亭)、望垣(莽曰望亭)、罕开、绵诸道、阿阳、略阳道、冀(《禹贡》硃圄山在县南梧中聚,莽曰冀治)、勇士(属国都尉治满福,莽曰纪德)、成纪、清水(莽曰识睦)、奉捷、陇、豲道(骑都尉治密艾亭)、兰干(莽曰兰盾)。
我们专说成纪县:《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有成纪县。”《元和郡县图志》云:“成纪县,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甘肃新通志》云:“成纪故城在县(秦安)北三十里。”《帝王世纪》云:“伏羲生于成纪,汉置县。”《秦安志》云:“自疱牺开辟已为成纪地。”《水经注》云:“黑水西南出悬镜峡,又西南入瓦亭川。又有泌水自西来会(瓦亭水),世谓之鹿角口。又南迳阿阳县故城东。••••••瓦亭水又南迳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右与成纪水合。水导源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破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城东。帝太皋疱牺所生之处,汉以属天水郡。”依《水经注》所言,知成纪县故址位于长离水(瓦离水)的西岸、成纪水的南岸一带,这里正是汉成纪县故址所在地。故杨守敬云:“此是汉以来成纪县故城,当称故城”(《水经注疏》)。《金史•地理志》载:“秦州有秦安县,汉故城。”《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一安皇帝甲》:“凉王光以西秦王乾归数反覆,举兵伐之,乾归群下请东奔成纪以避之。光军于长最,遣太原公纂等帅步骑三万攻金城;乾归帅众二万救之,未到,纂等拔金城。光又遣其将梁恭等以甲卒万馀出阳武下峡,与秦州刺史没弈干攻其东,天水公延以枹罕之众攻临洮、武始、河关,皆克之。乾归使人绐延云:乾归众溃,奔成纪。”元代宋朝遗民胡三省《新校资治通鉴注》注明:“成纪,今巩昌路总帅府秦州。”据上而论,《嘉庆重修一统志》云:“成纪故城在今秦州秦安县北”,而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则证明了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